您的位置:首頁

小鬼釵的功效與作用

小鬼釵是中藥當中非常常見的一種, 也是經常使用的一種藥物。 它在治療很多疾病方面有著奇特的效果和作用, 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些中藥小鬼釵的作用。

【別名】 鹿角草、山黃連、土黃連、不怕日草、小鬼叉手、鬼針草、鬼疙針、刺針草、細葉鬼針草、細葉刺針草、小刺叉。 鍋叉草、一包針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小花鬼針草的全草。

【原形態】 小花鬼針草 一年生草本, 高20-90cm。 莖下部圓柱形, 有條紋, 中上部常為鈍四方形, 無毛或被稀疏短柔毛。 葉對生;葉柄長2-3cm, 背面微凸或扁平, 腹面有溝槽, 槽內及緣有疏柔毛;葉片長6-10cm,

二至三回羽狀分裂, 第1次分裂深達中肋, 裂片再次羽狀分裂, 小裂片具1-2個粗齒或再作第三回羽裂, 最後一次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 先端銳尖, 邊緣梢向上反卷, 上面被短柔毛, 下面無毛或沿葉脈被稀疏柔毛, 上部葉互生, 二回或一回羽狀分裂。 頭狀花序單生, 具長梗;總苞筒狀, 基部被柔毛, 外層苞片4-5枚, 線狀披針形, 邊緣被疏柔毛, 內層苞片常僅1枚, 托片狀;托片邊緣透明;無舌狀花;盤花兩性, 6-12朵, 花冠筒狀, 冠桅4齒裂。 瘦果線形, 略具4棱, 長13-16cm, 兩端漸狹, 有小剛毛, 頂端芒刺2枚, 有倒刺毛。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路邊荒地、林下及水溝邊。

【性狀】 性狀鑒別 全長30-50cm, 莖下部圓柱形, 有縱條紋, 中上部常為鈍四方形;表面暗褐色。 單葉對生, 完整葉展平後為二至三回羽狀分裂,

小葉片條狀披針形, 葉緣全緣稍向上反卷, 上面被短柔毛, 下面無毛或沿中脈被稀疏柔毛;上部葉互生, 二回至一回羽裂。 頭狀花序單生莖、枝端, 花黃棕色。 氣微, 味微苦。

【化學成份】 地上部分含: 6-羥基香豆精(6-hydroxy-coumarin),7-羥基-6-甲氧基香豆精(7-hydroxy-6-methoxy-coumarin),齊墩果烯(0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柚皮芸香甙(nariratin),蘆丁(rutin),5,7,2′,5′-四羥基黃酮(5,7 2′,5′-tetrahydroxyflavone),酸棗仁甾醇-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1(1→3)-α-L-去氧塔洛糖基(1→2)-α-1-L-阿拉伯糖基]

【藥理作用】 對消化系統作用:小鬼杈注射液40g/kg皮下注射,對大鼠、豚鼠幽門結紮性潰瘍有顯著抑制作用,45g/kg皮下注射,也顯著減少小鼠應激性胃潰瘍面積;小鬼叉 46g/kg還顯著抑制小鼠利血平性潰瘍發生。 小鬼叉40g/kg、20g/kg皮下注射,均明顯減少大鼠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酸度。 小鬼叉對離體豚鼠胃肌條收縮無影響;但靜脈注射40g/kg,於給藥後5-l5分鐘就完全抑制在體雞胃的運動,直至2小時不恢復。

小鬼叉腹腔注射 45g/kg,顯著抑制小鼠腸道炭末推進。

【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小鬼釵注射液的半數致死量為173g/kg,可信限區間為170.2-175.8g/kg。 體外無溶血作用。 對家兔角膜無刺激性症狀。 家兔股四頭肌刺激實驗中,局部組織有充血現象。

【性味】 味苦;微甘;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活血;解毒。 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腸炎腹瀉;小便澀痛;風濕痹痛;跌打瘀腫;癰疽瘡癤;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10-30g, 鮮品加倍。 外用:適量, 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總得來說小鬼釵的作用是相當大的, 也正是因為小鬼釵具有比較好的養生功效, 因此日常生活中應用到小鬼釵養生的地方可以說也是相當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