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六氣” 中醫治病和防病

但凡人體致病, 總是因為外邪的侵襲或者內傷致病;外邪就包括了“六淫”, 六淫就是自然界的“風, 寒, 暑, 燥, 濕, 熱”有所偏頗造成的,

因此我們中醫治病就要去除這些致病的因素;而中醫講究未病先防, 那么我們養生的時候就需要注意外界的自然變化, 盡量讓這些不要侵害到我們。

六淫”致偏可以致病。 歷史上久旱、久雨、大熱、奇寒年份六淫致偏更是達到了極致, 這就是大災之后必有大疫的原因(外因)所在。

中醫治病還特別強調因地因人制宜。 因為一地環境條件(主要也是氣象條件)經常作用于人體, 人體也不斷產生反應和適應。 一部分人體質好些注意養生, 適應了。 另一部分人體內則產生了虛癥等潛在的疾病。 例如寒冷的北方, 人陽虛質和呈寒象者居多;南方因氣候較熱, 人體質多陰虛。 元代朱丹溪和明代張景岳均為歷史上的名醫, 都是浙江人。

但因朱丹溪在義烏行醫, 所治都是南方人, 發現“江南地土卑弱, 濕熱相火為病者最多”, 因此提出“陰常不足, 陽常有余”的觀點和治療原則。 而張景岳因一直在北方行醫, 根據北方人陽虛體質多, 病多寒象的事實, 提出了“陽常不足, 陰本無余”的不同論點。 近來的調查也證實了北方人多臟寒, 體質多陽虛;南方人多熱病, 體質多明虛的結論。

此外, 由于南北方人體質不同, 因此即使患同樣疾病, 治療用藥亦應不同。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過, “凡用藥, 皆隨土地所宜。 江南嶺表, 其地暑濕, 其人皮膚薄脆, 腠理開琉, 用藥輕省;關中河北, 大地干燥, 其人皮膚堅硬, 膜理閉塞, 用藥重復”。 以外感風寒為例, 江南一般麻黃一錢就可出汗散熱, 所以南方醫書上有“麻黃不過一錢”之說;而到黃河以北麻黃要用到三錢,

東北甚至還要更多, 始能發汗退寒。

#p#副標題#e#

2.中醫養生——冬病夏治和春捂秋凍從天人相應觀看, 順應自然, 即主動適應四季變化, 是防病治病、養生長壽的關鍵。 下舉兩例。

①從“和于陰陽, 調于四時”出發, 《內經》提出.要“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的養生原則。 因為春夏陽氣在外, 易泄, 不能過用;而秋冬陽氣潛藏, 陰氣在外, 因此要注意養陰。 除了在衣食住行諸方面注意“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外,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防病養生方法就是冬病夏治。 即在夏天陽氣最旺時進行治療, 促使體內陽氣旺盛, 去除體內陳寒。 使哮喘, 老年性氣管炎 target=_blank>慢性支氣管炎, 關節炎, 胃病等寒病在冬季不再發生。

②春秋季節中要“春捂秋凍”。

中醫認為, 冬季中人的肌腠處于收斂狀態, 以抵御寒冷。 到了春天, 皮膚汗孔轉為排汗散熱, 此時如突然減衣, 受風著涼易于致病。 本文作者進一步從氣象角度(外因)闡明何以同是過渡季節, 同是氣溫多變, 而春要捂秋卻要凍的道理。

原來, 這是因為春秋季節中氣溫變化的方向是相反的, 因此房屋因惰性造成的春敵季室內外氣溫差的符號也是相反的(春季室內冷于室外, 秋季相反)。 由于我國冬冷而夏熱, 春秋季升降溫特急, 室內氣溫變化遠遠落后于室外, 因而使室內外溫差達到了十分顯著的程度。 這樣, 春季中從室外(特別是溫魏的陽光下)走進室內, 如果不添衣春捂, 時間一久, 特別是老弱病人就會受涼得病。

秋季情況相反, 進屋要少穿衣, 即“凍”。 極而言之, 冬季中室內有暖氣, 室內外溫差更大, 北方人還有進屋先脫衣的習慣, 以免出汗傷陽。 其道理是一樣的。

中醫治病和防病都要從四季的氣候入手, 順應了四時的氣候變化, 我們才能有病治病, 無病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