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急性心梗早期最有特異性的酶是

心梗這種疾病在中老年人群體當中比較常見, 它屬於心臟病中的一種, 對人體的生命造成極大的威脅。 心梗的發作條件比較低, 簡單的刺激即可引起病發, 因此, 在生活中一定有好注意情緒的管理。 而心梗早期發作時體內會產生特定的酶, 下面就來看看急性心梗早期最有特異性的酶是什麼的講解吧?

1、乳酸脫氫酶:乳酸脫氫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主要存在於肝和骨骼肌, 其次為腎和心肌。 LDH在胸痛發作的20~48h才開始升高, 3~5天達到高峰, 持續8~14天后恢復正常, 因此, LDH對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價值較小。 它適用於發病後延遲就診的病人, 如診斷病程已超過2~3天的病例。 血清LDH活性升高無特異性, 亦見於肝、腎、胰等疾病以及各種貧血、肺栓塞、心力衰竭、心肌炎、骨骼肌病及休克等, 需要鑒別。

2、LDH同工酶:LDH含5個同工酶, 即LDH1~5, 正常血清中其含量為LDH2>LDHl>LDH3>LDH4>LDH5, 心肌中主要含有LDH1, 即LDH1含量高於LDH2。 血清LDH1升高出現在總LDH升高之前, 常胸痛發作後8~24h開始升高, 故血清LDH1升高是新近心肌損傷的標誌, LDH1/LDH2≥1或LDHl/LDH>0。 5, 可作為心肌梗死的早期診斷指標。 LDHl心肌特異性較總LDH高, LDHl/LDH2≥l或LDHl/LDH>0。 5的假陽性診斷率極低。 另外, 由於LDH1分子量大, 半衰期長, 故LDHl/LDH2持續時間較長, 在心肌梗死發病後2周, 仍有60%的陽性率, 少數病人可持續4~5周,

故LDHl/LDH2更適於檢出就診較晚的心肌梗死病人。 由於紅細胞中含有相當數量的LDH1, 采血時應避免溶血。

3、α-羥丁酸脫氫酶:α-羥酸脫氫酶(α-hydroxy-butyric dehydrogenase, α-HBDH)主要存在於心肌, 其次於肝、腎等。 α-HBDH在胸痛發作後12~24h開始升高, 2~3天到達峰值, 10~14天恢復正常。 HBDH不是一個獨立的酶, 它是與α-羥丁酸有高度親和力的LDH的一部分,

其活性變化與LDH活性變化相平行, 其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較LDH高, 假陽性較少, 持續時間也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