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張力是怎麼回事?肌張力疾病很常見
我們平時都會聽說的寶寶肌張力低有的肌張力高, 肌張力是維持我們的身體能夠有正常姿勢的基礎, 現在各種各樣的肌張力疾病也很常見了, 對大腦會有直接影響, 應儘早治療。
常見疾病
1、肌張力減低
肌肉鬆弛時被活動肌體所遇到的阻力減退, 肌內缺乏膨脹的肌腹和正常的韌性而鬆弛。 可因損害部位不同而臨床表現有異。 脊髓前角損害時伴按節段性分佈的肌無力、萎縮、無感覺障礙、有肌纖維震顫。 周圍神經損害時伴肌無力、萎縮、感覺障礙、腱反射常減退或消失。 某些肌肉和神經接頭病變肌張力降低, 肌無力、伴或不伴肌萎縮, 無肌纖維震顫及感覺障礙。 脊髓後索或周圍神經的本體感覺纖維損害時常伴有感覺及深反射消失, 步行呈感覺性共濟失調步態。 小腦系統損害時伴運動性共濟失調, 步行呈蹣跚步態。 新紋狀體病變時伴舞蹈樣運動。
2、肌張力增高
表現為肌肉較硬, 被動運動阻力增加, 關節活動範圍縮小, 見於錐體系和錐體外系病變。
錐體系病變表現為痙攣性肌張力增高, 特點是其肌張力增高有選擇性, 上肢以內收肌、屈肌與旋前肌為主, 下肢以伸肌肌張力增高佔優勢,
錐體外系病變表現為強直性肌張力增高, 特點是肌張力的大小與肌肉當時的長度即收縮形態並無關係, 在伸肌和屈肌間也沒有區別。 無論動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 都遇到均等的阻力。 這種肌張力增高稱為鉛管樣強直(不伴震顫), 如因伴發震顫而產生交替性的松、緊變化, 稱為齒輪樣強直(伴震顫)。
3、肌張力障礙
肌張力障礙(dystonia)是指由於肌張力的改變引起的持續的異常的姿勢與正在進行中的動作的阻斷, 分為全身性, 局灶性或節段性肌張力障礙。
肌張力障礙(dystonia)是一種不隨意運動。 是一組由身體骨骼肌的協同肌和拮抗肌的不協調且間歇持續收縮所造成的部分軀體重複的不自主運動和異常位置姿勢的症狀群。 又稱為肌張力障礙綜合征(DystoniaSyndrome)。 可由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如基底核病變)或引起原因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