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右腎切除後傷口疼多久

人的腎臟一定要特別關注, 保持健康, 因為現在很多的疾病都是需要做腎臟切除手術的, 患者在切掉一個腎後身體的正常各項機能都會受到影響, 失去的腎臟的維持, 對身體的傷害性也很大, 右腎切除後出現傷口疼痛, 這個恢復時間一般要看個人的身體情況來決定。

術中注意事項

1.在切開及分離腹橫筋膜及腎周圍筋膜時, 注意勿損傷髂腹股溝神經、髂腹下神經及撕裂腹膜。 如腹膜被撕裂, 應立即縫合後方可繼續手術。 縫合時也應注意不要將髂腹下神經及髂腹股溝神經縫紮在內。 如術中將神經切斷, 應即進行修復。

2.採用經第12肋緣下切口, 經第12肋床切口或經11肋間切口, 要注意避免損傷胸膜, 如有損傷, 應立即縫合, 並排出胸腔內空氣。

3.分離腎門是腎切除術的關鍵步驟, 分離得成功與否, 關係到病人的安危。 分離的難易, 視粘連的程度而度。

粘連程度又決定於腎臟內在疾病(如合併感染或腫瘤浸潤)的程度。 當粘連較多時, 應細緻分離, 明確與下腔靜脈、十二指腸(右)及結腸的解剖關係。

如粘連緊密, 經腎包膜外分離相當困難時, 可行包膜下腎切除術, 即沿病腎的內側緣梭形切開腎包膜, 但需注意避免切入病腎實質, 以免引起出血, 有礙手術進行;用示指在腎包膜下向腎前、後、上、下極作鈍性分離, 直至腎門處(一般此處粘連少, 且輕微), 將部分粘連的包膜曠置;然後, 在腎門處再度繞腎蒂環形切開腎包膜, 進入腎周圍間隙。 腎蒂血管和輸尿管即被顯露。 分離出腎盂及輸尿管後, 將腎血管鉗夾、切斷和結紮。

4.分離腎臟時, 可在上下極遇到條索狀異位腎血管, 不要將其誤認為纖維條索, 應予鉗夾、切斷和止血, 以免出血。

5.在夾腎蒂前, 應先檢查腎蒂鉗是否牢靠。 夾腎蒂鉗宜在直視下或至少在手指觸覺指導下進行, 切不可同時夾住附近重要組織(如下腔靜脈及腸管等)。 應在明確鉗夾位置後先行試夾, 複查位置滿意後再夾緊。

不可在夾緊後發現位置不適宜而又放開腎蒂鉗, 這樣會造成組織損傷和大量出血。

切斷腎蒂前, 必須事先檢查吸引器的效能, 以保證萬一大出血時能及時吸引和止血。 在腎蒂血管結紮時, 第一助手應特別注意緩緩鬆開近心端鉗, 術者同時逐漸收緊第一道結紮線。 兩人必須密切配合, 以便萬一結紮線滑脫出血時能迅速鉗夾止血。

6.在腎切除術中, 萬一發生腎蒂鉗滑脫大量出血時, 切不可盲目亂夾, 以免傷及重要組織。 應該立即用較大的幹紗布墊向椎體緊壓出血處止血, 並將傷口內血液吸盡。 待病人經加壓輸血情況好轉, 備血充足後, 再輕輕移去紗布墊, 顯露並查清出血部位, 然後在直視下立即用止血鉗夾住。

7.顯露腎臟之後, 應注意腎與輸尿管的大體病理。 如輸尿管外形正常或腎臟病理形態與X線片所見不符, 應認真核實, 以防發生錯切事故。

8.病腎的病變如為腫瘤, 手術時不應切開腎周圍筋膜, 應將腎蒂血管首先分離、鉗夾, 再將所有通向腫瘤與腎的血管結紮,

並切斷輸尿管, 最後在腎周圍筋膜外分離腎臟, 將腎周圍脂肪、腎周圍筋膜和局部淋巴結整塊切除。 先結紮腎蒂的主要目的, 是避免癌細胞被擠入血流而擴散。 這種手術稱為根治性腎切除術。 如腎臟病變為腎盂腫瘤, 應作腎、全長輸尿管、腎旁組織及淋巴結整塊切除, 輸尿管口周圍的一部分膀胱亦應切除。

9.在分離輸尿管時, 不要損傷與輸尿管並行的精索內(卵巢)血管, 如已損傷應立即結紮, 以免術中、術後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