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足跟痛是怎麼回事
腳是人們身體結構中很重要的肢體部位, 對人們的正常運動來說起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人們的腳也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甚至嚴重的時候直接影響人們正常運動。 有的人感覺自己的右足跟痛。 很多時候出現這樣的狀況是由於腳跟血脈不通, 或者腳跟受到風濕的原因造成的。 除了這些原因以外, 跟腱炎也是比較常見的原因, 下面有導致右足跟痛的原因分析。
導致足跟疼痛的原因
第一種:腳跟受風濕。 這類病人受天氣變化影響較大, 天氣忽冷忽熱時, 行走時腳後跟疼痛難忍。
第二種:腳跟血脈不活。 這類病人症狀表現為:如早上起床下地行走{或者}在沙發做一段時間下地行走時, 腳後跟就像針紮一樣疼, 但是行走一會疼痛的症狀逐漸消失, 再在沙發做一段時間下地行走又疼, 就這樣反反復複。
第三種:跟腱炎, 腳跟骨刺, 跟墊炎。 這類病人症狀表現為下地行走腳後跟就疼,
足跟痛分為兩種:一種是真性足跟痛, X光片證實確有跟骨骨刺的形成, 痛點集中;另一種是假性足跟痛, X光片沒有骨刺增生的形成, 足跟部持續疼痛, 雙腿有沉重的乏力感。 足跟痛常表現為早晨起床落地的第一、二步最痛, 走幾步後便可以逐漸緩解。
如何預防和減輕腳後跟疼:
第一:老年人應當防止過度負重及用力, 包括控制體重, 避免重體力活動
第二:堅持足部鍛煉, 以增強肌肉韌帶的力量和彈力, 如赤腳在沙地上行走
第三:堅持每晚用溫水泡腳30分鐘左右, 或者給足部做簡單的按壓, 促進局部血液迴圈
第四:外敷貼劑=足跟骨方世醫貼=, 特效治療足跟痛, 方內融合地道野生藥材之精華, 獨特秘制組方, 直接敷貼於患處, 通過藥力滲透入皮膚, 內傳經絡、臟腑, 快速起到溫經通脈, 活血化瘀, 消腫止痛, 強筋健骨等作用, 刺激神經末梢, 擴張血管, 促進局部血液迴圈, 改善周圍組織營養, 達到消腫,
成功治療“腳跟痛”的秘方:
1)取烏梅200克, 加水濃煮30分鐘, 去梅, 加白醋100克。 待溫度適宜, 泡腳。
2)用肥豬肉, 酒適量。 肥豬肉切片, 蘸熱酒敷患處。
3)取複枯草50克、食醋1000毫升。 浸泡2--4小時, 然後煮沸15分鐘, 水汁備用, 待稍溫後浸泡患處20分鐘, 先熏後洗, 1日2--3次, 1劑可用2日。
4)用威靈仙5--10克(搗碎)、陳醋適量。 調成膏狀, 備用。 先將患足浸泡熱水中5--10分鐘, 擦乾後將藥膏敷於足跟, 外用布繃帶包紮。 晚上休息時, 可將患足放在熱水袋上熱敷。 每2天換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