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關於手足口病的那些誤區

手足口病可防可治, 家長無需恐慌, 關鍵是做好生活衛生, 尤其是要避免進入手足口病防治的誤區。

親吻孩子不會傳染手足口病­ 錯!

寶貝可愛得不得了, 很多家長都喜歡親吻自己的孩子表達愛意。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主治醫師李靜說, 其實, 父母親吻孩子存在很大的健康隱患, 尤其是嘴對嘴的親吻和下班回家一進門的擁吻。 因為手足口病作為腸道傳染病, 傳播途徑主要是與患者的直接接觸、飛沫傳播、接觸患者體液污染的物品、經口傳播(與患者共用杯碗等)。 如果家長是病毒攜帶者,

那麼一個簡單的親吻可能就會導致孩子感染手足口病。

因為成年人抵抗力強, 感染了病毒很可能不發病, 但是病毒如果通過口腔傳染給抵抗力弱的孩子, 那麼很可能就開始興風作浪。 因此, 李靜醫生提醒, 家長要小心手足口病的隱性傳染, 進門後先洗完手、換好衣服再親近孩子。 看到可愛的寶貝, 也要克制不要親吻他們的小嘴巴。 另外, 家長也要注意個人衛生, 以免感染病毒而不自知。

患過手足口病以後不會再發­ 錯!

手足口病常見於5歲以下(尤其是3歲以下)嬰幼兒, 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 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腦膜炎、腦炎等併發症。 據研究表明, 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 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

由於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種類眾多, 因此並不是得過一次手足口病, 以後就不會再發。 而麻疹、水痘等傳染病則不同, 通常都是由單一病毒, 如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等引起的, 這些傳染病患過一次後, 孩子就等於有了抗體, 以後再患麻疹、水痘的機會就非常小了。

手足口病一定要做病毒檢測­ 錯!

專家說, 臨床上經常碰到有些家長, 當醫生判斷為手足口病, 家長卻無法接受這個診斷, 覺得我的孩子為什麼會得這樣可怕的疾病。 其實,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 一年四季均可發病。 對於普通病例來說, 它有比較明顯的症狀:急性起病, 發熱, 口腔黏膜出現皰疹, 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 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

皰內液體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狀。

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性疾病, 也是自限性疾病的一種, 一般一周左右好轉, 預後良好。 一般情況下, 經驗豐富的醫生通常能根據病人的年齡、病人或家長訴說的症狀, 及檢查皮疹和潰瘍來鑒別手足口病。 如果有懷疑, 也可將咽拭子或糞便標本送至實驗室檢測病毒, 但病毒檢測需要1-4周才能出結果, 因此對於輕症患者, 醫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項檢查。

Tips:

預防關鍵——勤洗手

在手足口病的高發期, 勤洗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預防措施, 家長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手, 寶寶也要經常洗手, 養成清潔衛生的好習慣。

一旦孩子患了手足口病, 應當注意休息, 清淡飲食,

多飲水, 做好口腔和皮膚的護理, 對口腔潰瘍處可塗以維生素B2或以維生素B12、西瓜霜噴劑局部應用。 如出現持續高熱、精神萎靡或嘔吐等應立即送醫院, 以免貽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