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梔黃注射液新生兒、嬰幼兒禁用 小兒黃疸怎麼辦
用於退黃疸的中成藥“茵梔黃”近日陷入輿論漩渦。 國家食藥監總局8月31日發佈公告, 要求茵梔黃注射液修改說明書, 標注“新生兒、嬰幼兒禁用”以及多項不良反應。
茵梔黃注射液新生兒禁用
茵梔黃是一種中藥合劑, 由茵陳、梔子、黃芩和金銀花提取物組成,
從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查詢可知, 茵梔黃分為注射液、軟膠囊、口服液、泡騰片、顆粒等不同劑型。 其中僅茵梔黃注射液的生產批文就有10個, 分別有山西太行藥業、北京華潤高科、常熟雷允上製藥、江蘇浦金藥業、神威藥業、朗致集團萬榮藥業等6家藥企在生產。 臨床使用比較多的口服液則由華潤三九旗下子公司北京華潤高科天然藥物有限公司生產, 顆粒由魯南厚普製藥有限公司在生產。
8月31日, 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關於修訂茵梔黃注射液說明書的公告》(2016年第140號), 指出根據藥品不良反應評估結果, 為進一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 決定對茵梔黃注射液說明書增加警示語, 並對“不良反應”“禁忌”和“注意事項”項進行修訂。
根據修訂要求, 茵梔黃注射液說明書應增加警示語, 標明“本品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 應在有搶救條件的醫療機構使用, 使用者應接受過過敏性休克搶救培訓, 用藥後出現過敏反應或其他嚴重不良反應須立即停藥並及時救治”。 在注意事項中, 標注“目前尚無兒童應用本品的系統研究資料, 不建議兒童使用”。
在禁忌一項中, 總局要求茵梔黃注射液標注“對本品或含有茵陳、梔子、黃芩、金銀花製劑及成分中所列輔料過敏或有嚴重不良反應病史者禁用”。
公告發佈後, “丁香媽媽”微信公眾號直接以“茵梔黃從此禁用於嬰幼兒”為標題, 並指不僅茵梔黃注射液禁用於新生兒退黃疸, 茵梔黃口服液同樣不應該用, “如果今後還有醫生建議用茵梔黃來退黃疸……可以直接換個醫生”。
茵梔黃口服液也不該用?
茵梔黃口服液其實並非第一次“躺槍”。
今年5月, 原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張思萊在微博發表《請不要使用茵梔黃口服液給新生兒或小嬰兒退黃》一文, 認為茵梔黃口服液“退黃”療效缺乏更多循證醫學證據, 藥物不良反應和禁忌不明確,
但也有不少兒科醫生認為, 茵梔黃注射液和口服液應該分開來看待, 將茵梔黃一棍子打倒“太過了”。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于力教授告訴記者, 茵梔黃是一味老藥, 臨床使用至少有20年。 茵梔黃用於成人時, 主要是對黃疸型肝炎, 有降低轉氨酶的作用,
于力教授介紹, 茵梔黃口服液和顆粒臨床上用於新生兒黃疸的治療, 目前來看沒有發現明顯的副作用, 還是比較安全的。 “主要是會引起腹瀉, 但一停藥就好了。 臨床醫生給新生兒一般按照四分之一的劑量開藥, 如果出現腹瀉, 醫生會要求減少到五分之一”。 此外, 於力也表示, 因為該藥有金銀花的成分, 對於有G6PD(蠶豆病)的孩子存在溶血風險, 因此對這類孩子應避免用此藥。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張又祥教授介紹,中華醫學會新生兒學組曾經就茵梔黃口服液對新生兒黃疸的療效和安全性做過一項全國大樣本多中心研究,結論是這個藥療效明確,副作用不明顯。“因此根本沒有茵梔黃口服液不能用的說法”。
張又祥介紹,茵梔黃是根據中藥古方製作而成,注射液使用後出現不良反應可能跟製劑不純、提煉技術不過關有關。但臨床用了大量、多年的口服液,並沒有明顯的副作用。“新生兒服藥後會出現大便增多、腹瀉等情況,這是藥物正常的藥理作用,是促進腸道中的膽紅素排泄,降低體內膽紅素濃度。”一般未達到住院標準的新生兒黃疸在門診都會開這類藥物輔助治療,住院的病人用光療時也會配合使用茵梔黃口服藥。張又祥教授看了網上的文章後表示,其實並不矛盾,生理性黃疸不需要用藥,蠶豆病孩子不能用藥,病理性高膽紅素血症可以用,但要注意劑量、療程和副作用,“用於新生兒的所有藥物都要特別謹慎”。
引發中西醫口水戰
廣州的龍小姐目前懷孕32周,因為檢查發現ABO溶血篩查值偏高,醫生開了5盒茵梔黃口服液服用,說是預防溶血症狀之一黃疸。但是看到新聞報導後,該不該服茵梔黃口服液讓龍小姐很糾結。
在醫生社區丁香園的論壇上,關於茵梔黃的討論演變成了中西醫之爭。醫生之間關於茵梔黃的爭議則讓不少家長陷入兩難。社交媒體上,表示要“棄藥”的家長不在少數。
有醫生質疑,年銷售額達到數億元的茵梔黃,是否存在濫用問題值得關注。
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楊京華認為,兒科的注射液藥物安全性確實值得關注,靜脈用藥涉及到中成藥的提取技術問題,導致不良反應問題,但不能因此否定這個藥方本身。“茵梔黃是古方做成的中成藥,起碼有數百上千年使用的經驗。茵梔黃口服液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上用得很多,但會不會有醫生存在濫用而引發副作用,卻把責任推到藥品本身上呢?”
楊京華認為,有合適的適應症來使用茵梔黃口服液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西醫在使用中成藥時,往往不會辨證使用。比如茵梔黃,中醫認為,新生兒黃疸中屬於濕熱黃疸才能用這個藥,如果不加辨證使用,黃疸非但不能減輕,甚至會導致病患出現腹瀉、嘔吐等傷及脾陽的症候。“西醫院的醫生不管新生兒是否體虛寒濕就開這類藥,是否導致更多副作用的原因?就像抗生素,因為濫用導致耐藥性的問題,但不能把耐藥的責任推到抗生素本身上。”
有中醫指出,網上“噴”中成藥副作用的大多是西醫,而實際上,“80%的中成藥卻都是從西醫院開出來的”。
■健康知多D
新生兒發生黃疸怎麼辦
新生兒黃疸是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準升高出現皮膚、黏膜以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在新生兒中相當常見。被稱為“退黃神藥”的茵梔黃陷入爭議之中,對家長們來說,更為急迫的是,新生兒黃疸到底該如何治療。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于力教授介紹,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3-5天出現,7-10天達到高峰,兩周後會自行恢復。膽紅素不超過12毫克每單位的生理性黃疸,只需要觀察,不需要治療。便秘的寶寶黃疸消退會比較慢,這個時候多吃母乳促進排泄,有利於寶寶自然恢復。
但如果寶寶21天甚至28天后膽紅素還未恢復正常,黃疸持續不退甚至有加重跡象,同時寶寶哭鬧增多、嗜睡、吸吮反射減弱、發燒嘔吐等現象,要考慮跟母乳有關,要及時送醫。“如果超過15天,膽紅素還超過12毫克以上,就需要用藥干預,15毫克以上則需要住院用藍光治療。”
於力介紹,沒有達到住院標準的新生兒,如果膽紅素偏高,門診醫生一般也會開藥進行干預。目前茵梔黃口服液是唯一一個祛黃的中成藥,沒有其他替代藥物。臨床上也會開維生素B2和苯巴比妥片配合茵梔黃口服液一起使用。“但苯巴比妥片劑屬於鎮靜藥,新生兒用量通常是六分之一,因為擔心家長不會掰藥給孩子吃多了,醫生也不太敢用。”茵梔黃顆粒有些苦,出了口服液後口感還不錯,孩子也比較容易接受。於力認為,不能輕易否認茵梔黃口服液的功效。
南方日報記者 嚴慧芳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張又祥教授介紹,中華醫學會新生兒學組曾經就茵梔黃口服液對新生兒黃疸的療效和安全性做過一項全國大樣本多中心研究,結論是這個藥療效明確,副作用不明顯。“因此根本沒有茵梔黃口服液不能用的說法”。
張又祥介紹,茵梔黃是根據中藥古方製作而成,注射液使用後出現不良反應可能跟製劑不純、提煉技術不過關有關。但臨床用了大量、多年的口服液,並沒有明顯的副作用。“新生兒服藥後會出現大便增多、腹瀉等情況,這是藥物正常的藥理作用,是促進腸道中的膽紅素排泄,降低體內膽紅素濃度。”一般未達到住院標準的新生兒黃疸在門診都會開這類藥物輔助治療,住院的病人用光療時也會配合使用茵梔黃口服藥。張又祥教授看了網上的文章後表示,其實並不矛盾,生理性黃疸不需要用藥,蠶豆病孩子不能用藥,病理性高膽紅素血症可以用,但要注意劑量、療程和副作用,“用於新生兒的所有藥物都要特別謹慎”。
引發中西醫口水戰
廣州的龍小姐目前懷孕32周,因為檢查發現ABO溶血篩查值偏高,醫生開了5盒茵梔黃口服液服用,說是預防溶血症狀之一黃疸。但是看到新聞報導後,該不該服茵梔黃口服液讓龍小姐很糾結。
在醫生社區丁香園的論壇上,關於茵梔黃的討論演變成了中西醫之爭。醫生之間關於茵梔黃的爭議則讓不少家長陷入兩難。社交媒體上,表示要“棄藥”的家長不在少數。
有醫生質疑,年銷售額達到數億元的茵梔黃,是否存在濫用問題值得關注。
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楊京華認為,兒科的注射液藥物安全性確實值得關注,靜脈用藥涉及到中成藥的提取技術問題,導致不良反應問題,但不能因此否定這個藥方本身。“茵梔黃是古方做成的中成藥,起碼有數百上千年使用的經驗。茵梔黃口服液在新生兒黃疸治療上用得很多,但會不會有醫生存在濫用而引發副作用,卻把責任推到藥品本身上呢?”
楊京華認為,有合適的適應症來使用茵梔黃口服液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西醫在使用中成藥時,往往不會辨證使用。比如茵梔黃,中醫認為,新生兒黃疸中屬於濕熱黃疸才能用這個藥,如果不加辨證使用,黃疸非但不能減輕,甚至會導致病患出現腹瀉、嘔吐等傷及脾陽的症候。“西醫院的醫生不管新生兒是否體虛寒濕就開這類藥,是否導致更多副作用的原因?就像抗生素,因為濫用導致耐藥性的問題,但不能把耐藥的責任推到抗生素本身上。”
有中醫指出,網上“噴”中成藥副作用的大多是西醫,而實際上,“80%的中成藥卻都是從西醫院開出來的”。
■健康知多D
新生兒發生黃疸怎麼辦
新生兒黃疸是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準升高出現皮膚、黏膜以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在新生兒中相當常見。被稱為“退黃神藥”的茵梔黃陷入爭議之中,對家長們來說,更為急迫的是,新生兒黃疸到底該如何治療。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于力教授介紹,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3-5天出現,7-10天達到高峰,兩周後會自行恢復。膽紅素不超過12毫克每單位的生理性黃疸,只需要觀察,不需要治療。便秘的寶寶黃疸消退會比較慢,這個時候多吃母乳促進排泄,有利於寶寶自然恢復。
但如果寶寶21天甚至28天后膽紅素還未恢復正常,黃疸持續不退甚至有加重跡象,同時寶寶哭鬧增多、嗜睡、吸吮反射減弱、發燒嘔吐等現象,要考慮跟母乳有關,要及時送醫。“如果超過15天,膽紅素還超過12毫克以上,就需要用藥干預,15毫克以上則需要住院用藍光治療。”
於力介紹,沒有達到住院標準的新生兒,如果膽紅素偏高,門診醫生一般也會開藥進行干預。目前茵梔黃口服液是唯一一個祛黃的中成藥,沒有其他替代藥物。臨床上也會開維生素B2和苯巴比妥片配合茵梔黃口服液一起使用。“但苯巴比妥片劑屬於鎮靜藥,新生兒用量通常是六分之一,因為擔心家長不會掰藥給孩子吃多了,醫生也不太敢用。”茵梔黃顆粒有些苦,出了口服液後口感還不錯,孩子也比較容易接受。於力認為,不能輕易否認茵梔黃口服液的功效。
南方日報記者 嚴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