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雙側頸動脈硬化伴斑塊形成的治療方法

雙側頸動脈硬化伴斑塊, 很多人不瞭解是怎麼回事, 其實引發這種現象與高血壓有很大的聯繫, 因為高血壓可以說是發展的誘因, 因此患者對於血壓的一個治療調控也要重視。

1、高血壓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重要因數。 高血壓致使血液衝擊血管內膜, 導致管壁增厚、管腔變細。 管壁內膜受損後容易使膽固醇、脂質沉積, 加重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 因此, 高血壓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數。 頸部的血管壁上有斑塊形成, 在頸動脈分叉處側壁及彎曲處的內側壁和頸動脈竇部, 這些部位的血液受血管角度的影響形成湍流等非層流狀態, 從而易使內膜受損, 有利於脂質沉積和血小板聚集, 形成粥樣病變。

2、其次容易誘發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因數包括:年齡增長、吸煙、血脂異常, 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血糖異常升高、缺乏鍛煉、身體內經常有炎症、同型半胱氨酸升高、飲食不健康等。 這些因素會使動脈硬化斑塊加速發展或提前出現, 也會更多地使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發生“火山噴發”, 誘發腦血管疾病, 因此, 良好控制這些因素反過來就可以治療和延緩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

3、預防包括調整生活、飲食習慣, 多參加健身活動, 禁煙限酒, 降低血粘度, 降低血脂, 控制良好的血壓, 不吸煙等等, 網上隨便查查, 知識一大堆一大堆的。 但是, 我們想告訴您的是, 並不是所有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都必須用藥物治療。

例如, 一個身體健康(指他不吸煙、生活方式健康、無高血壓和糖尿病、無其他卒中危險因素)的60歲的人, 查體發現右側頸總動脈竇部一枚11.4mm*2.7mm大小的低回聲斑塊, 血流信號正常, 動脈內中膜厚度0.87mm。 他就無需進行藥物治療。 因為根據研究, 卒中的風險可以通過一些方法去評估, 比如歐洲卒中風險評估量表(ESRS。 關注神經科學後回復ESSEN或E可獲得該量表), 這位患者的ESRS評分為0分, 表明他未來發生腦卒中的風險很低, 因此不必進行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