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積液康復訓練
髖關節康復訓練對於患者也是十分中藥的, 雖然手術對患者疾病的治療是尤為關鍵的因素, 因此我們身邊的親人再做手術的時候都會選擇權威的醫院找權威的醫生, 但是如果手術很成功, 術後病人不積極的配合治療的話, 想要快速的康復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術後病人要積極的配合醫生進行康復訓練。
1、髖關節積液是怎麼回事
導致髖關節滑膜炎的原因為髖關節滑膜的炎症,細胞滲透性增強,關節腔產生大量積液,導致關節腔內壓力升高,使股骨頭供血不足,易成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誘發因素,如果治療方法不當,可轉為化膿性關節炎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膝關節病變:風濕性關節炎、老年骨關節病性滑膜炎、剝脫性滑軟骨炎晚期、色素絨毛結節性滑膜炎、膝關節滑膜結核、膝關節滑膜肉瘤。 化膿性關節炎早期可以出現漿液滲出、晚期可致積膿。
全身性疾病:嚴重貧血、低蛋白血症、慢性腎炎致腎病性關節積液、血友病性關節炎。
膝關節鄰近關節病變也可造成關節反應性積液。
2、髖關節積液的臨床表現
關節疼痛、腫脹、緩慢跛行,快走跛行明顯,腹股溝處有壓痛,髖關節屈曲、內收受限,下肢略呈外展、外旋狀,平臥床上,身體擺正可見骨盆傾斜,兩腿長短不齊,可有患肢比健肢長0.5~2cm。 主動、被動內收,外旋髖關節時疼痛加重。
3、髖關節積液的診斷
3.1、一度滑膜炎
以關節疼痛為主,關節腫脹不明顯或伴有輕度腫脹,走路咯吱彈響,上下樓或用力時關節疼痛或有不適感。
3.2、二度滑膜炎
關節腫脹,疼痛不明顯,下蹲或打彎有不適感、個別患者出現肌肉萎縮,過度運動後腫脹。 早晨症狀比較輕,晚間加重。
3.3、重度滑膜炎
關節腫脹、疼痛比較明顯,並伴有積液、骨刺、游離骨。 骨質增生:關節疼痛,腫脹明顯,上下樓更厲害,僵硬不靈活,活動時有咯吱彈響聲。
3.4、髕骨軟化:走路時關節酸軟沒有勁,跑步時打軟腿,無法伸屈。 下樓時疼痛加劇,休息時症狀消失。
3.5、半月板損傷:走路時腿容易別勁。 偶爾會出現腿突然間不能行走,感覺像有東西把腿別住了一樣,得稍作休息才能恢復正常。 一般愛運動的人或特殊職業的人,損傷幾率比較高。 病程時間長了以後會伴有小腿肌肉萎縮變形。 還有一部分特殊人群,滑膜炎症狀出現在腳踝關節、髖關節(胯骨);症狀與其他關節有所不同;但病理基本一樣。 治療方式也基本相同,只需要選擇不同的穴位貼敷即可。
如何保養髖關節
1、減輕髖關節負重。
體重過重會加大髖關節的壓力,從而導致髖關節痛的發生。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良的生活姿勢加大了髖關節痛患病的可能。 如蹺二郎腿時,骨盆和髖關節由於長期受壓,容易酸疼,時間長了,可能就會出現髖關節痛。
3、警惕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常會導致患髖關節痛的發生。 骨質疏鬆患者的骨密度低,軟骨容易變薄,關節容易僵硬,使得關節承受人體壓力的耐受性大減,繼而促成髖關節痛的產生。
4、少穿高跟鞋。
高跟鞋潛藏著不少危害。
5、堅持鍛煉護好髖關節。
增強髖關節周邊的肌肉、韌帶和肌腱力量非常重要。 建議您平時可以多練練瑜伽、游泳和騎自行車,這些都屬於衝擊性不大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