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臨亡前迴光返照 撩開其神秘面紗

“迴光返照”也好, “殘燈複明”也罷, 出現在病人瀕臨死亡之時, 均為時甚短,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燈油將盡閃輝煌”的奇觀

一些病人膏盲的臨終病人,

在經歷了多日的高熱不退、神志昏迷、滴水不進等危重困境之後, 於奄奄一息的生命終端處, 突然出現熱退身涼、頭腦清醒、能說會答、口能吞水、手腳能動、面色泛紅等現象, 呈現出一派“燈油將盡閃輝煌”的奇觀。 有的甚至能留下幾句遺囑, 與守候在病榻邊的親友聊上幾句或訣別, 給人以“起死回生”的錯覺。 但終究好景不長, 轉瞬間便撒手人世, 令親屬空喜一場。 這就是歷來披著一層神秘面紗的“殘燈複明”現象, 醫學界謂其為“迴光返照”。

來自科學家的研究報告

對於人體臨終前“迴光返照”的現象, 美國科學家進行過專題研究。 他們觀察研究了58名即將死亡和自認為即將死亡的病人後發現, 不少人臨終前確實會感到心情豁然舒暢,

大腦突然清醒, 儘管這僅僅是“曇花一現”般的短暫時刻。 另一份研究報告稱:一組來自28個被判斷為瀕死病人的醫療記錄, 與另一組30個並沒有死亡危險但自認為即將死亡的病人記錄所述內容極為相似, 但真正瀕死的一組稱自己看到強光的例子比後一組病人要多。 兩組病人均訴說在黑暗中看到強光, 有時發現自己站在隧道末端, 以及覺得自己已經脫離軀體而飄蕩在空中等。 專家分析, 病人之所以會如此, 前組屬於“迴光返照”過程的思維活動, 而後組則純屬于心理因素的作用。

“迴光返照”趣事多

“迴光返照”一詞, 據《辭海》解釋:“太陽剛落到地平線下時, 由於反射作用而發生的天空中短時發亮的現象。 比喻人臨死之前精神突然興奮的現象。 ”

病人臨終前可能出現“迴光返照”, 古人早巳觀察和注意到。 宋代道原《景德傳燈錄》載:“方便呼為佛, 迴光返照, 看身心是何物。 ”《紅樓夢》中述:“賈母又瞧了一瞧寶釵, 歎了口氣, 只見臉上發紅。 賈政知是迴光返照, 即忙進上參湯。

賈母的牙關已經緊了……”

據說, 影片《甲午風雲》中李鴻章的扮演者王秋穎病危, 臨終前提出想見鄧世昌的扮演者李默然一面。 當李默然聞訊匆匆趕到醫院時, 王秋穎正在搶救中, 護士謝絕親友會見而與李默然發生爭執。 此時, 恰逢病人出現迴光返照, 一直處於昏迷狀態的王秋穎猛然醒過來, 喝問:“誰在二堂喧嘩?”李默然應聲而人, 搶步上前低頭道:“回大人, 是標下鄧世呂, 拜見中堂大人!”聽罷回音, 王秋穎心安理得, 溘然而逝。

撩開“迴光返照”的神秘面紗

中醫認為:“得神者生, 失神者此。 ”生命垂危的病人的“迴光返照”, 如油燈燃油將盡時於燈熄之際突然明亮地跳躍一下的“殘燈複明”, 實為假神, 乃為死亡前的預兆, 是剛陽欲將離絕、陽氣虛脫、孤陽外越的徵象, 也是病人全身臟腑衰竭前最後動員所有能量所做垂死掙扎的表現。 現代醫學指出, “迴光返照”現象的秘密, 與人體細胞內儲存和供應能量的中心物質“三磷酸腺苷”有關。 當人瀕死時, 平時消耗未盡的以化學能形式儲存於細胞中的三磷酸腺苷,

會應激迅速變為二磷酸腺苷, “孤注一擲”地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給各器官組織特別是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以突發動力, 促使腎上腺皮質驟然大量分沁腎上腺素和皮質激素, 從而使病人突現“迴光返照”的奇觀。 但二磷酸腺苷的能源只能維持很短暫的時間, 生與死的決鬥很快就見分曉, 死神很快就奪去“燈盡油幹”垂死病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