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夏季須防腹瀉

夏季天氣炎熱, 許多人飲食、睡眠不佳, 抵抗力相對減弱。 同時夏天出汗較多,大量飲水, 稀釋了胃液也降低了局部抵抗力消化道抗禦病菌的能力。 這個季節多有各種瓜果、涼拌葷素菜或冰鎮飲品, 如果這些食品的製作過程稍有不慎極易造成污染而導致人們食用後感染機會增多。 加上蒼蠅、蟑螂之類害蟲活動頻繁, 病菌容易滋生繁殖也容易傳染腸道疾病。 據中山二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陳為憲介紹, 每年的夏秋季節都是腸道病的高峰期, 許多人都是因為平時沒有注意飲食衛生而感染。

細菌病毒容易滋生

陳醫師介紹, 腸道感染性疾病較多的有細菌性痢疾、流行性腹瀉等疾病。 無論男女老幼都有易感性, 急性中毒性痢疾以學齡前兒童多見, 發病率較高。 痢疾桿菌在冷食中可生存二周, 在牛乳中可生存達24日之久, 在水果、蔬菜及醃菜上能生存10天左右, 在低溫陰暗處可生長3-5個月久。 但加熱至60℃時經10分鐘即死亡;一般消毒液也能將其迅速殺死。 當人體攝入染菌的食物、飲水, 尤其染菌牛奶後則可發病。 污染糞便的髒手和蒼蠅對病原菌的傳播亦起著一定的作用。

流行性腹瀉是近年來發現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 由腸道病毒所引起。 成人和兒童對該病普遍都有易感性, 尤其是年老體弱和機體免疫機能低下者,

受涼後易發病。 該病主要是經口傳染。 少數病人可有輕度發熱或高燒。 很快出現大便次數增多, 呈黃色或褐黃色水樣稀便, 腹瀉尚無特效藥物治療, 只能對症處理。 應以預防為主, 每天吃點大蒜倒是很好的方法。

單純腹瀉還可進食

陳主任介紹, 很多病人腸道感染發生腹瀉就不進食了, 這種做法是一個誤區, 其實即使發生腹瀉也要合理進食。 有人覺得既然已經拉肚子, 就要再減輕些腸道負擔, 認為不吃就不會再拉了, 所以腹瀉後採取不進食的方法。 但科學的治療方法並不提倡這種做法。 腹瀉導致身體營養損失, 很多人就是因為腹瀉體重減輕很多, 人也比較虛弱, 這樣康復就比較慢。 所以即使腹瀉也要進行營養補充,

但以清淡為主。 可以吃一些稀、軟、易消化、有營養的食物, 如雞蛋羹、麥片粥、米粥、麵條等。 也有病人發燒, 就要求醫生立即退燒, 陳主任認為, 一般成人發燒38℃以下, 基本上不需要用什麼退燒藥物, 休息好, 補充水分, 針對病因治療, 感染控制了, 發熱就退了。

不宜過早使用止瀉藥

陳主任認為, 腸炎、痢疾是細菌引起的腸道感染, 所引起的腹瀉是腸道受到細菌及其毒素的刺激而作出的反應, 是人體本身抵抗外來致病菌入侵的表現, 具有保護意義, 在這種情況下, 不宜用止瀉藥, 而應首先給予抗菌治療。 但劇烈而持久的腹瀉, 將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此時, 可在病因治療的同時, 適當給予止瀉藥。 所以過早地使用止瀉藥, 不利於病菌或毒素的排出,

並容易促使毒素從腸道吸收, 加重中毒症狀, 甚至誘發敗血症, 應儘早就醫。

出現急性嘔吐及腹瀉應儘早到醫院診治, 按防疫部門規定要常規進行Ⅱ號菌檢查以便及早發現Ⅱ號病(霍亂), 以免造成廣泛傳播, 這對個人及社會都是非常必要的, 嚴重嘔吐及腹瀉可引起脫水及電解質失調, 宜及早進行病因治療及糾正電解質紊亂, 以免產生嚴重不良後果。 伴有嘔吐時, 口服補液難以實施, 應及時靜脈輸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