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早教中心只見玩具不見教材
導語:親子、運動、藝術、天才培養……近日, 記者走訪部分早教機構發現, 各類早教機構遍地開花, 其宣傳的早教理論五花八門, 收費也達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 踏入這些早教中心, 見教室擺滿木馬、滑梯、沙丘等玩具, 卻難見相關教材, 天價早教中心儼然變成“遊樂場”。 業內人士透露, 目前國內並無系統的早教理念, 各大機構的宣傳口號多為噱頭。 由於早教行業在前幾年經歷了大躍進式的發展, 如今各種隱憂正在顯現, 一方面市場正加速洗牌, 另一方面線上教育、移動互聯網等大潮也在對其產生衝擊。
口號繁多
宣傳理念多為招生噱頭
家住海澱區的王女士最近有點兒小糾結。 她做全職媽媽已經有大半年, 不久前剛剛入職到一家新公司, 當看到有同事的孩子上早教課程後,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理念讓她內心產生了一些恐慌, 於是計畫在家附近為寶寶選擇一家早教中心。 轉了一圈後, 她開始迷惑了:每家早教機構宣傳的口號都不一樣, 每一家機構都宣稱自己的教學理念是最先進的, 可是到底哪一個才是適合自己孩子的?
“考察了幾家早教機構後發現, 高端洋氣的早教中心都在一些購物中心裡, 環境倒是不錯, 它們許多都宣稱自己是國外的某某早教理論;次一點兒分佈在各大寫字樓或居民樓裡, 它們稱用運動、游泳、音樂等理念來開發孩子潛能,
據記者調查發現, 目前市場上早教機構的教學理論五花八門、名目繁多, 無論是本土的還是國外的, 都會給自己貼上某種標籤, 諸如親子、運動、雙語、天才培養、潛能開發……進一步調查發現, 這些所謂的早教理論甚至經常出現矛盾之處, 例如某機構稱0-3歲為起跑線上的關鍵時期, 要注重潛能發掘;而另一家機構則稱, 孩子大腦尚處於塑造期, 應尊重天性自然發展。 即使是國內早教與國外早教,
“事實上, 目前國內的早教理論基礎十分薄弱、不成系統, 各機構的行銷話術裡提到的讓孩子在3歲前達到某種水準, 大多沒有理論依據。 ”曾在紅黃藍等多家早教機構擔任園長、品牌總監的早教行業資深人士李白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早教機構的口號必須突出高端大氣、國際化才能脫穎而出, 這自然是招生噱頭, 否則無法構成溢價、保證利潤。
北京市民辦教育協會秘書長馬學雷也認為, 現在許多早教機構宣稱的理念都是一些“偽早教理念”,
名不副實
早教中心只見玩具不見教材
各種時髦口號背後, 早教的費用自然也不菲, 調查發現, 在北京等一線地區,
在朝陽區太陽宮東方愛嬰早教中心, 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 其早教課程除了主要針對4歲前嬰幼兒, 還針對孕期14-35周的准媽媽, 其早教課程時長短則六個月, 多則三年不等, 包含探索、音樂、藝術、數學等不同課程類型。 “具體收費因年齡段、課程類型而異, 平均每節課大概在100-150元之間, 當然報的課時多的話, 會有一些優惠。 ”當北京商報記者以孩子家長的身份進行諮詢時, 該早教中心的工作人員並未告知具體價格, 反而讓北京商報記者留下個人聯繫方式, 並一再催促北京商報記者帶著孩子前來諮詢、測試。
據相關業內人士介紹, 本土品牌東方愛嬰在行業裡屬於中高端水準, 課程收費標準屬於中上等, 另外一些“洋”早教課程則要貴得多。 “許多洋品牌一年下來得兩三萬元, 如果單就學費而言, 差不多相當於大學四年總學費。 不過大學裡可以每天聽課, 而早教卻一周只上1-2次課, 包括耶誕節、兒童節等舉辦的活動, 也折算在課時裡。 ”該業內人士表示。
這些早教課程到底教的是什麼呢?北京商報記者實地探訪後發現, 部分早教中心大多擺滿了木馬、滑梯、沙丘等玩具, 相反卻很難見到相關教材, 天價早教中心儼然變成“遊樂場”。 在一家名為悅寶園--號稱“培養天才, 釋放潛能”的早教機構裡, 北京商報記者看到許多孩子正在地上爬來爬去, 家長則在旁邊圍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平日的教學活動就在這間擺滿滑梯、皮球的屋子裡。至於其費用,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各年齡段、各時長收費均有差異,平均下來每節課100多元”。
事實上,因為各機構宣稱的早教理論不同,費用也會差別巨大。此前,有媒體曝出廣州某早教機構的年收費達33萬元,對於如此高的收費,該機構解釋稱其主打“父愛牌”,所有的老師均為“陽光男”,以彌補“孩子成長期缺乏男性陪伴”的缺憾。
千億市場
大躍進式發展暗藏隱憂
關於早教的範疇,目前國內並無統一定論,有的機構稱之為0-3歲,有的機構稱之為0-6歲。如果從1998年成立第一家本土機構紅黃藍算起,早教行業在我國發展也僅僅有15年歷史。雖然歷史短暫,但目前各種品牌、各種理念已滲透到早教行業的大部分領域,其中本土品牌有東方愛嬰、紅黃藍等,洋品牌有美吉姆、愛樂等,如果細分到外語類、藝術類、運動類、產品類則更令人眼花繚亂。除此之外,一些國內傳統的中小學培訓機構也開始試水早期教育領域,如學而思旗下的摩比思維館、學大教育控股的勵步少兒英語。
早教行業之所以發展迅速,除了與我國年輕一代父母重視早期教育有關,也與其自身膨脹的市場規模有關。“此前,一份城市兒童早教消費的調查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共有0-3歲城市兒童2000萬,僅以早教培訓人均月消費150元為例,則年市場規模達300多億元。”天天早教網創始人王曉豐分析稱,早教行業共由三部分構成:早教培訓、早教玩具、家庭早教。三者相加產生的經濟規模超過千億元。
巨大市場潛力在引發眾多商業機構爭食的同時,也伴隨著各種隱憂。“由於早教行業的各項成本非常高,因此對於機構來說,連鎖加盟無疑是最快的擴張方式。”據愛樂國際早教中國區總經理任重介紹,目前我國知名早教品牌普遍採取的是連鎖經營模式,完全靠加盟或加盟為主、直營為輔。以東方愛嬰為例,截至今年5月,旗下共有500餘家早教中心遍佈全國200多個城市,其中絕大多數以加盟為主,僅北京、上海、南京、青島等八個城市有直營中心。
據業內人士分析稱,加盟的最大風險在於管理上的不可控,一旦出現資金鏈斷裂、商家跑路、門店關閉等突發事件,將會殃及到品牌自身。業內人士介紹稱,早教行業的“跑路潮”始於2012年下半年並延續到現在,相關新聞報導不勝枚舉,而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相關的跑路或關門事件已波及到東方愛嬰、愛樂、親親袋鼠、創藝寶貝等知名品牌。
另外,快速發展的市場也扼殺了早教行業的創新能力。“早教行業在英、美等國已有十幾年的發展歷程,而在我國並沒有歷史積澱,很多早教機構的名字也比較‘山寨’。比方說,最早進入中國的金寶貝市場佔有率最高,所以現在大街小巷都是叫‘金××’或‘××寶貝’的。”李白說。
洗牌加速
機構賺錢越來越難
在總結中國教育培訓行業面臨的競爭環境時,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用“自相殘殺”和“一哄而上”這兩個詞語來形容:“教育培訓行業,大家一看到幹什麼賺錢,一下子大家一哄而上,遍地都是。太多了,就變成了自相殘殺。”而今,這種現象在早教行業同樣存在。
“早教行業發展最快的時候是在2008年、2009年之前,可以說黃金發展時期也是在2008年之前,作為從那時起步的愛樂國際早教,算是趕上了市場的末班車。”任重對北京商報記者坦言,如果愛樂稍晚半年進入中國市場,可能就已經沒有發展機會,“可以說,如果想再創立一個新品牌,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高端商場、優質區域等資源,都被大機構跑馬圈地占住了”。
某早教機構負責人以某一線早教品牌為例分析稱,在北京地區開辦一家員工規模為十人左右的早教中心,加盟費約為三四十萬元,每年的租金、物業、裝修等成本約為100萬元,人力成本約為50萬元,加上其他的開支、市場等成本,一年超過200萬元。“以人均課單價1.5萬元每年為例,即使不考慮退費等因素,也需要達到140個學員才能勉強收支平衡。”
記者曾聽多位元早教行業人士抱怨,因為早教機構太多,競爭激烈,現在想賺錢已經越來越難。而有些機構為了更大程度招徠生源,可謂使出多種手段,例如購買百度關鍵字、大街上發傳單、騷擾式電話行銷等,而即使是以前一些高高在上的品牌,也開始放低身價大搞促銷。在大眾點評網、糯米網、美團網等團購網站上,北京商報記者看到,一向主打高端定位的金寶貝品牌,其價值1000餘元的多個早教課程,僅以二三十元的團購低價掛賣。儘管折扣價降至0.2折,其銷售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據這些團購網站顯示,許多課程的購買量多為數件或數十件。
賈軍認為,早教行業在我國發展了十餘年,隨著行業發展的不斷深入,消費者對該行業的認識正大大加深。“可以說早教市場是良莠不齊的,一些早教機構為了生存就無限度地迎合家長的需求,導致很多早教內容背離了教育本質。未來3-5年,早教機構之間將會拉開距離,整個行業會進行重新洗牌和整合。”
在金色搖籃市場部經理張文欣看來,早教行業的洗牌其實已然開始,行業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可以說眾多的關門、跑路等其實就是洗牌的結果。“隨著洗牌的加速,必將會有一些不適合生存、背離了教育發展規律的早教機構被淘汰出局,只有真正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機構才能存留。”
內外交困
早教行業正面臨轉型期
與我國其他的教育培訓行業一樣,早教行業在2008年之前的快速發展得益於資本的驅動,據國內某教育研究機構統計資料顯示,包括東方愛嬰、天才寶貝、紅黃藍、伊頓國際在內共有100餘家學前教育機構獲得過融資,融資總額將近20億美元。
而今,資本對於教育的“雙刃劍”作用正在顯現。“因為有了風投,早教機構可以迅速擴張、搶佔市場;但是,投資者是講求利益回報的,大規模地擴張、同質化地複製顯然是違背教育規律的,早教行業已不再是藍海,而是變成紅海甚至血海。”張文欣分析稱,因為相關法律規定,教育企業很難上市,投資者缺少退出機制,僅靠分成很難收回成本,“可以說,絕大多數的投資者都被套進去了”。
“事實證明,早教行業僅靠資本力量、缺乏行業積澱是行不通的,這兩年,整個早教的從業者也開始反思,早教必須是一個慢而穩的行業。”張文欣稱,在洗牌的同時,早教行業也將迎來轉型,市場將告別粗獷式發展階段,漸漸轉向以教育和服務為核心的精細化耕作時代。
除此之外,早教行業的轉型還與外部環境有關,隨著線上教育、移動互聯網等大潮的興起,線上教育領域被賦予新的商機。這從嗅覺靈敏的風投機構的動作就可以看出,據北京商報記者調查得知,近兩年線下早教機構獲得融資的公開案例已越來越少,相反線上領域開始嶄露頭角。據國內互聯網資訊服務機構IT橘子近日發佈的線上教育投資報告顯示,其收錄的338家線上教育創業公司中,獲得融資的機構約占20%;而在這些投資案例中,兒童/早教類占39%,遠超排行第二、占比25%的語言類機構。
對於這種現象,IT橘子創始人文飛翔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除了與“80後”生育高峰的人口紅利有關,也趕上了線上教育熱和移動互聯網投資潮。“可以說,線上教育暫時還談不上會取代傳統早教,但未來更多機會會線上上教育這一塊。”
北京京西創投高級投資經理牛先芳則認為,就整個教育培訓行業的大環境而言,線下教育的黃金期已經過去,傳統早教機構很難再有大的增長,相反線上領域倒是一塊蘊含巨大商機、尚待開採的藍海。“線上領域留給人們的想像空間非常大,雖然大家都在探索,但都不願意錯失這個機遇,一旦找到了靠譜的商業模式,線上早教將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監管缺失
行業發展仍需市場淨化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早期教育既不屬於義務教育範疇,又不屬於職業教育範疇,長期以來,其監管主體一直處於一種尷尬的地位,在有的地方它屬於教育部門管轄,有的地方被納入衛生部門監管下,而絕大多數則是以諮詢服務公司的名義在工商部門下註冊。正是意識到這個問題,教育部今年初的時候下發通知,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選擇14個地區,作為早期教育試點。
根據當初的通知要求,對於0-3歲兒童的早教要充分整合公共教育、衛生和社區資源,努力構建以幼稚園和婦幼保健機構為依託,面向社區、指導家長的嬰幼兒早期教育服務體系。另外,通知還要求試點地區建立政府主導、教育部門和衛生部門分工負責、有關部門協調配合的早期教育管理體制。
對於早教行業政策即將出現的破冰之舉,學界和商界也表達出不同的期待。“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規定,教育分為盈利屬性和非盈利屬性,從早教機構的性質來看理應把它們歸為盈利性機構,因此在制定相關准入、監管等政策方面,政府的職能應該被弱化,而更多地是把它交給市場。”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知名教育學者熊丙奇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比方說,政府可以規定辦學需要滿足哪幾個標準,可以讓消費者在遭遇欺詐、糾紛等情況時有維權之道,但至於機構怎麼收取費用、怎麼設置課程、怎麼提供服務,則應該完全交給機構,也交給消費者去選擇。”熊丙奇說。
某早教從業人士則表示,相關政策在出臺時一定要充分尊重市場,切不可簡單粗暴或一刀切,“最怕就是一管就管死。政府的角色,也應該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
家長則在旁邊圍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平日的教學活動就在這間擺滿滑梯、皮球的屋子裡。至於其費用,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各年齡段、各時長收費均有差異,平均下來每節課100多元”。事實上,因為各機構宣稱的早教理論不同,費用也會差別巨大。此前,有媒體曝出廣州某早教機構的年收費達33萬元,對於如此高的收費,該機構解釋稱其主打“父愛牌”,所有的老師均為“陽光男”,以彌補“孩子成長期缺乏男性陪伴”的缺憾。
千億市場
大躍進式發展暗藏隱憂
關於早教的範疇,目前國內並無統一定論,有的機構稱之為0-3歲,有的機構稱之為0-6歲。如果從1998年成立第一家本土機構紅黃藍算起,早教行業在我國發展也僅僅有15年歷史。雖然歷史短暫,但目前各種品牌、各種理念已滲透到早教行業的大部分領域,其中本土品牌有東方愛嬰、紅黃藍等,洋品牌有美吉姆、愛樂等,如果細分到外語類、藝術類、運動類、產品類則更令人眼花繚亂。除此之外,一些國內傳統的中小學培訓機構也開始試水早期教育領域,如學而思旗下的摩比思維館、學大教育控股的勵步少兒英語。
早教行業之所以發展迅速,除了與我國年輕一代父母重視早期教育有關,也與其自身膨脹的市場規模有關。“此前,一份城市兒童早教消費的調查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共有0-3歲城市兒童2000萬,僅以早教培訓人均月消費150元為例,則年市場規模達300多億元。”天天早教網創始人王曉豐分析稱,早教行業共由三部分構成:早教培訓、早教玩具、家庭早教。三者相加產生的經濟規模超過千億元。
巨大市場潛力在引發眾多商業機構爭食的同時,也伴隨著各種隱憂。“由於早教行業的各項成本非常高,因此對於機構來說,連鎖加盟無疑是最快的擴張方式。”據愛樂國際早教中國區總經理任重介紹,目前我國知名早教品牌普遍採取的是連鎖經營模式,完全靠加盟或加盟為主、直營為輔。以東方愛嬰為例,截至今年5月,旗下共有500餘家早教中心遍佈全國200多個城市,其中絕大多數以加盟為主,僅北京、上海、南京、青島等八個城市有直營中心。
據業內人士分析稱,加盟的最大風險在於管理上的不可控,一旦出現資金鏈斷裂、商家跑路、門店關閉等突發事件,將會殃及到品牌自身。業內人士介紹稱,早教行業的“跑路潮”始於2012年下半年並延續到現在,相關新聞報導不勝枚舉,而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相關的跑路或關門事件已波及到東方愛嬰、愛樂、親親袋鼠、創藝寶貝等知名品牌。
另外,快速發展的市場也扼殺了早教行業的創新能力。“早教行業在英、美等國已有十幾年的發展歷程,而在我國並沒有歷史積澱,很多早教機構的名字也比較‘山寨’。比方說,最早進入中國的金寶貝市場佔有率最高,所以現在大街小巷都是叫‘金××’或‘××寶貝’的。”李白說。
洗牌加速
機構賺錢越來越難
在總結中國教育培訓行業面臨的競爭環境時,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用“自相殘殺”和“一哄而上”這兩個詞語來形容:“教育培訓行業,大家一看到幹什麼賺錢,一下子大家一哄而上,遍地都是。太多了,就變成了自相殘殺。”而今,這種現象在早教行業同樣存在。
“早教行業發展最快的時候是在2008年、2009年之前,可以說黃金發展時期也是在2008年之前,作為從那時起步的愛樂國際早教,算是趕上了市場的末班車。”任重對北京商報記者坦言,如果愛樂稍晚半年進入中國市場,可能就已經沒有發展機會,“可以說,如果想再創立一個新品牌,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高端商場、優質區域等資源,都被大機構跑馬圈地占住了”。
某早教機構負責人以某一線早教品牌為例分析稱,在北京地區開辦一家員工規模為十人左右的早教中心,加盟費約為三四十萬元,每年的租金、物業、裝修等成本約為100萬元,人力成本約為50萬元,加上其他的開支、市場等成本,一年超過200萬元。“以人均課單價1.5萬元每年為例,即使不考慮退費等因素,也需要達到140個學員才能勉強收支平衡。”
記者曾聽多位元早教行業人士抱怨,因為早教機構太多,競爭激烈,現在想賺錢已經越來越難。而有些機構為了更大程度招徠生源,可謂使出多種手段,例如購買百度關鍵字、大街上發傳單、騷擾式電話行銷等,而即使是以前一些高高在上的品牌,也開始放低身價大搞促銷。在大眾點評網、糯米網、美團網等團購網站上,北京商報記者看到,一向主打高端定位的金寶貝品牌,其價值1000餘元的多個早教課程,僅以二三十元的團購低價掛賣。儘管折扣價降至0.2折,其銷售效果也不盡如人意,據這些團購網站顯示,許多課程的購買量多為數件或數十件。
賈軍認為,早教行業在我國發展了十餘年,隨著行業發展的不斷深入,消費者對該行業的認識正大大加深。“可以說早教市場是良莠不齊的,一些早教機構為了生存就無限度地迎合家長的需求,導致很多早教內容背離了教育本質。未來3-5年,早教機構之間將會拉開距離,整個行業會進行重新洗牌和整合。”
在金色搖籃市場部經理張文欣看來,早教行業的洗牌其實已然開始,行業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可以說眾多的關門、跑路等其實就是洗牌的結果。“隨著洗牌的加速,必將會有一些不適合生存、背離了教育發展規律的早教機構被淘汰出局,只有真正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機構才能存留。”
內外交困
早教行業正面臨轉型期
與我國其他的教育培訓行業一樣,早教行業在2008年之前的快速發展得益於資本的驅動,據國內某教育研究機構統計資料顯示,包括東方愛嬰、天才寶貝、紅黃藍、伊頓國際在內共有100餘家學前教育機構獲得過融資,融資總額將近20億美元。
而今,資本對於教育的“雙刃劍”作用正在顯現。“因為有了風投,早教機構可以迅速擴張、搶佔市場;但是,投資者是講求利益回報的,大規模地擴張、同質化地複製顯然是違背教育規律的,早教行業已不再是藍海,而是變成紅海甚至血海。”張文欣分析稱,因為相關法律規定,教育企業很難上市,投資者缺少退出機制,僅靠分成很難收回成本,“可以說,絕大多數的投資者都被套進去了”。
“事實證明,早教行業僅靠資本力量、缺乏行業積澱是行不通的,這兩年,整個早教的從業者也開始反思,早教必須是一個慢而穩的行業。”張文欣稱,在洗牌的同時,早教行業也將迎來轉型,市場將告別粗獷式發展階段,漸漸轉向以教育和服務為核心的精細化耕作時代。
除此之外,早教行業的轉型還與外部環境有關,隨著線上教育、移動互聯網等大潮的興起,線上教育領域被賦予新的商機。這從嗅覺靈敏的風投機構的動作就可以看出,據北京商報記者調查得知,近兩年線下早教機構獲得融資的公開案例已越來越少,相反線上領域開始嶄露頭角。據國內互聯網資訊服務機構IT橘子近日發佈的線上教育投資報告顯示,其收錄的338家線上教育創業公司中,獲得融資的機構約占20%;而在這些投資案例中,兒童/早教類占39%,遠超排行第二、占比25%的語言類機構。
對於這種現象,IT橘子創始人文飛翔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除了與“80後”生育高峰的人口紅利有關,也趕上了線上教育熱和移動互聯網投資潮。“可以說,線上教育暫時還談不上會取代傳統早教,但未來更多機會會線上上教育這一塊。”
北京京西創投高級投資經理牛先芳則認為,就整個教育培訓行業的大環境而言,線下教育的黃金期已經過去,傳統早教機構很難再有大的增長,相反線上領域倒是一塊蘊含巨大商機、尚待開採的藍海。“線上領域留給人們的想像空間非常大,雖然大家都在探索,但都不願意錯失這個機遇,一旦找到了靠譜的商業模式,線上早教將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監管缺失
行業發展仍需市場淨化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早期教育既不屬於義務教育範疇,又不屬於職業教育範疇,長期以來,其監管主體一直處於一種尷尬的地位,在有的地方它屬於教育部門管轄,有的地方被納入衛生部門監管下,而絕大多數則是以諮詢服務公司的名義在工商部門下註冊。正是意識到這個問題,教育部今年初的時候下發通知,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選擇14個地區,作為早期教育試點。
根據當初的通知要求,對於0-3歲兒童的早教要充分整合公共教育、衛生和社區資源,努力構建以幼稚園和婦幼保健機構為依託,面向社區、指導家長的嬰幼兒早期教育服務體系。另外,通知還要求試點地區建立政府主導、教育部門和衛生部門分工負責、有關部門協調配合的早期教育管理體制。
對於早教行業政策即將出現的破冰之舉,學界和商界也表達出不同的期待。“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規定,教育分為盈利屬性和非盈利屬性,從早教機構的性質來看理應把它們歸為盈利性機構,因此在制定相關准入、監管等政策方面,政府的職能應該被弱化,而更多地是把它交給市場。”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知名教育學者熊丙奇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比方說,政府可以規定辦學需要滿足哪幾個標準,可以讓消費者在遭遇欺詐、糾紛等情況時有維權之道,但至於機構怎麼收取費用、怎麼設置課程、怎麼提供服務,則應該完全交給機構,也交給消費者去選擇。”熊丙奇說。
某早教從業人士則表示,相關政策在出臺時一定要充分尊重市場,切不可簡單粗暴或一刀切,“最怕就是一管就管死。政府的角色,也應該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