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肩頸刮痧手法

刮痧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養生和治療疾病的方式, 但一般刮痧的時候都需要比較上等的精油刮痧的效果才會明顯, 而且刮痧的過程中會非常的疼痛, 如果刮出來的部位顏色越深, 說明患者體內存在的毒素越多, 治療的效果也是越明顯的, 那麼頸肩刮痧的手法怎麼操作呢?

肩頸部刮痧具體操作方法

肩頸部是連接頭部與軀幹的一個橋樑, 肩頸部承擔著人體頭部血管、神經、經絡與全身的溝通, 因此可以說肩頸部的健康直接影響著人體全身的健康。 通過刮痧疏通肩頸部的經絡, 不僅可以治療肩井的疾患, 對於人體面部的疾病也有很大的改善。

以下介紹肩頸部的刮痧方法:

選擇坐位或俯臥位, 暴露頸肩刮拭部位, 用熱毛巾擦拭清潔。

頸部刮痧

坐位肩頸刮拭方法:

首先, 在頸部塗抹均勻刮痧介質(刮痧油), 並用刮痧板的平面在皮膚上摩擦到有熱感為度,

被刮痧者一定要放鬆。

其次, 先從頸部正中刮痧開始, 用水牛角的刮痧板, 從頸部上的風府穴向下刮至大椎下的陶道穴;從啞門兩側的天柱向下刮至風門穴。 刮痧板應以45度角平面向下均勻一致, 從輕手法逐漸加力到中度手法。 整個刮痧過程中刮痧板都要有一種滲透到皮膚內部的力, 每一條刮痧帶刮拭15-30次。

最後, 再從雙側的風池穴刮至肩井穴, 風池穴和肩井穴採用點壓、按揉法。 頸部一律採用輕手法刮痧, 刮15-30次。

肩部刮痧

頸部俯臥位刮痧

讓患者將前額面部放於床的凹孔中, 俯臥於刮痧床上, 保持頸部前屈而充分暴露頸肩部的皮膚, 施者應坐在顧客被刮者的正前方。

從後髮際正中的風府穴刮向第一胸椎處的陶道穴, 然後刮兩側的天柱至風門, 使用輕刮法進行, 每一部位刮拭15-20次。

刮拭後髮際兩側的凹處的風池穴至肩正中部的肩井穴, 在兩側肩上進行刮拭, 每一側刮拭15-20次, 使用輕手法, 風池和肩井可用點壓、按揉手法。

背部刮

具體操作手法

中醫認為脊柱兩側的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俞穴, 為內臟氣血輸注之處, 刺激背部臟腑俞穴, 對五臟六腑的精氣有直接的調節作用。 現代醫學認為脊柱不但是人的支柱, 內在的脊髓神經還是人體大腦與四肢末端及內臟聯繫的橋樑, 人體各個部位的神經支配幾乎都是從脊柱兩側分佈出來的。

根據神經分佈和經絡腧穴的特點, 通過出痧的形式, 達到疏通經絡、驅邪散熱、提高人體抵抗力的功能。 不僅可以祛風泄熱, 還可以起到調理全身整體功能的作用。

操作程式如下:

(1)先刮督脈: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 板身與皮膚傾斜45度, 由上至下(大椎~骶骨)刮拭督脈, 每個動作重複5~8次, 直至出痧。

(2)用刮痧板的角面分別刮拭與督脈緊鄰的華佗夾脊穴所在的經絡。

(3)用方形刮痧板的一角刮雙側肩胛縫, 刮痧板緊貼皮膚, 力度均衡滲透。

(4)刮膀胱經:先刮外膀胱經, 後刮內膀胱經(內膀胱經在脊椎兩側各旁開1.5寸的位置, 外膀胱經在脊椎兩側各旁開3寸的位置)

(5)向下斜刮肋骨縫:刮五條至六條肋縫即可(不可刮在肋骨上),

以督脈為刮拭起點, 刮至肋骨下為止。

每條刮拭部位都不要可以追求出痧, 以所刮拭部位汗毛孔張開為宜。 在背部的刮痧過程中, 由於背部是人體比較大的反射區, 所以在刮痧過的局部會出現痧斑黑紫的現象, 這可能就是對應的臟腑功能、經絡出現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