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芙蓉菊的禁忌

現在大多數的人對于一些中藥材的認識不夠, 所以會導致在吃到中藥材的時候產生很多的疑問, 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吃什么藥, 每次吃藥都會變得特別緊張, 對于一些藥材的本身我們可以不了解, 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文章的介紹, 了解到關于藥物本身的價值和作用, 讓我們看一看芙蓉菊的功效。

《中藥大辭典》:芙蓉菊根

拼音Fú Rónɡ Jú Gēn

出處《福建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根。

化學成分根和莖中含蒲公英賽醇乙酸酯、蒲公英賽酮和蒲公英賽醇。

性味《福建中草藥》:"辛苦, 微溫。 "

功能主治《福建中草藥》:"祛風濕。

治風謾關節痛, 胃脘冷痛。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0.5~1兩(鮮者1~2兩)。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芙蓉菊根

拼音Fú Rónɡ Jú Gēn

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Crossostephium

出處出自《福建中草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 Mak. Ex Cham. Et Schltr.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 洗凈, 切片, 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芙蓉菊 半灌木, 高10-40(-60)cm。 莖直立, 多分枝, 枝、葉具密生的白色細絨毛而呈灰綠色。 葉互生;葉片狹匙形或狹倒卵形, 長2-3cm, 寬5-8mm, 先端3-5齒裂或分裂, 基部漸狹, 邊緣無鋸齒, 兩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 頭狀花序黃綠色, 盤狀, 直徑4-5mm, 有梗, 生枝端的葉腋, 多數頭狀花序在枝端排成總狀;總苞片2-3層, 花冠先端2-3齒裂, 中央的花兩性, 花冠先端5-短裂。 瘦果有5棱角, 先端有撕裂狀的鱗片。 花期春季。

化學成分根和莖中含蒲公英賽醇乙酸酯(Taraxeryl ace-tate)、蒲公英賽酮(Taraxerone)和蒲公英賽醇(Taraxerol)。

性味味辛;苦;性微濕

功能主治祛除除濕;溫中止痛。 主風濕痹痛;脖腹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