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媒體調查:超6成受訪者反映家中曾有老人被騙

原標題:63.4%受訪者反映家中曾有老人被騙

生活中, 不少年輕人常因父母或祖輩被騙而憂心。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 各類新事物層出不窮, 老年人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如年輕人, 又由於資訊獲取管道單一, 對資訊的分辨能力不夠, 面對各類新式騙局, 更容易落入不法者的圈套。

上周,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 對1963人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 63.4%的受訪者家中曾有老人被騙, 74.6%的受訪者覺得老年人最常被養生保健類騙局所迷惑, 62.7%受訪者建議年輕人多與老人溝通, 消除溝通障礙。

受訪者中, 00後占0.8%,

90後占19.9%, 80後占50.6%, 70後占21.0%, 60後占6.1%, 50後占1.3%。

媒體調查:超6成受訪者反映家中曾有老人被騙

77.9%受訪者擔心父母或祖輩被騙

“有一陣子, 我媽每天打電話給我, 勸我購買朋友推薦給她的一種‘保健品’。 ”70後王秀婷在北京做餐飲生意, 母親獨自生活在遼寧老家。 在母親的“強烈要求”下, 王秀婷購買過一盒號稱能祛濕排毒、預防百病的“保健品”。 “打開包裝的那一刻, 我就知道母親是被人騙了”。 該保健品不僅包裝簡陋, 連說明書也寫得含糊不清。

在北京做行政工作的陳益寧(化名)曾因父母的上當受騙而備受困擾。 陳益甯的父親“投資”了一款虛假理財產品“雲數貿”, 並時常向陳益寧轉發相關的虛假報導。 “這些虛假報導用詞誇張、情緒激烈, 故意用‘互聯網+’‘電商’‘創新創業’等專業名詞迷惑老人”。

通過網路查詢, 陳益寧發現, “雲數貿”早在2013年9月就被公安部公佈為十大典型傳銷案例。 “即使看了公安部的公告, 我父親依然不相信自己受了騙”。

本次調查中, 63.4%的受訪者家中曾有老人被騙, 其中14.7%曾多次被騙, 48.7%有過偶爾幾次。 僅36.6%的受訪者家中未曾有老人被騙。

與此同時, 77.9%的受訪者會擔心父母或祖輩被騙。

“很多騙子就是認准了老年人這一群體。 ”王秀婷坦言, 相比于年輕人, 老年人手中有閒錢, 也更容易上當受騙。

生活中, 74.6%的受訪者覺得老年人最常被養生保健類騙局所迷惑。 其他類別依次有:投資理財(50.6%)、祛病消災(42.0%)、假錢幣(28.0%)、旅遊購物(26.4%)、金銀首飾(24.5%)、親友求救(21.4%)、古玩字畫(19.9%)、彩票中獎(18.8%)、慈善捐款(14.6%)、高薪工作(5.7%)和出版發表(4.6%)等。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常務副院長朱紅文表示, 一方面, 以社會結構變化為代表的社會變革正在加快, 很多老年人此前居住在農村, 處在資訊較為封閉、社會結構較為簡單的環境中, 這種長期穩定的、單位制的、城鄉分割的生活方式, 使得不少老年人無法適應當下劇烈的社會變革。 “另一方面, 現代技術的變化也十分迅速, 技術更新的週期越來越短, 老年人在識記和知識更新等方面的能力相對較弱, 無法緊跟新技術的變化”。 因此, 在知識脫節和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 老年人在客觀上更容易受到欺騙。

58.8%受訪者認為老年人最易受騙的管道是上門推銷

山東煙臺的60後苗紅林表示, 自己所在的社區門口常常有商家搞宣傳促銷活動。

“有些是大品牌, 還有些牌子從來沒聽說過”。 在一次自動針灸器的促銷現場, 銷售人員不斷向苗紅林推介產品, “邊走邊說, 甩都甩不掉, 一直跟到我家樓下才甘休”。

“開始時號稱免費體檢, 簡單體檢幾項之後, 就變成了推銷藥物。 ”王秀婷的母親是被一個預約免費體檢的電話逐步誘導陷入騙局的。

資料表明, 上門推銷(58.8%)被受訪者認為是老年人最易上當受騙的管道。 其他管道還有:社區推銷(46.2%)、各類講座集會(45.2%)、電視購物(34.1%)、傳單小廣告或虛假出版物(32.2%)、身邊親友(31.1%)、電話推銷(28.1%)和網路謠言(27.7%)等。

“現在的新興事物太多, 老年人一旦分辨不清, 就很容易被騙。 ”陳益寧覺得, 老年人資訊獲取管道單一、難以分辨真假資訊, 成為最常被不法者利用的弱點。

“現在的騙子都是先打‘情感牌’。 ”王秀婷坦言, 自己常年在北京忙生意, 對母親的關心不夠。 “但行騙者往往能在一個老人身上投入很多時間, 陪老人聊天, 和老人拉近關係。 這也是我們作為子女應該好好反思的地方”。

老年人容易受騙的主要原因是什麼?70.8%的受訪者認為是對健康問題較為敏感, 擔心生病或急於治病;48.9%的受訪者認為是知識更新不夠, 接受新事物能力下降;47.8%的受訪者認為是愛占小便宜;43.2%的受訪者認為是獲取資訊管道單一, 資訊不對稱;42.9%的受訪者認為是騙子手段花樣太多;29.8%的受訪者認為是出於對“困難親友”、弱勢群體的同情心;26.7%的受訪者認為是老年人期待被關注、被關心;22.7%的受訪者認為是因為老年人生活太孤獨。

“很多不法分子都利用了互聯網的複雜性。 ”朱紅文說, 老年人的認知和互聯網發展之間的錯位, 給行騙者提供了可乘之機。

北京某高校大三學生吳庚群(化名)的家庭微信群中, 常有長輩轉發虛假廣告、網路謠言等。 “每次看到, 我都會在第一時間舉報, 並且向長輩解釋清楚”。 吳庚群覺得, 面對紛繁多變的網路謠言, 很多年輕人尚且無法準確辨別, 老人一時被迷惑也無可厚非。 “但如果明知老人被謠言欺騙, 卻不及時指出來, 就是身為子女的失職了”。

當遇到父母或祖輩受騙時, 62.4%的受訪者會向老人解釋被騙事實;56.9%的受訪者會跟老人溝通, 讓老人吸取教訓;45.3%的受訪者覺得讓老人從騙局中抽身就好, 不會過分追究;39.9%的受訪者會收集證據並報警;31.7%的受訪者會悉心安慰老人的情緒;17.3%的受訪者覺得為防止受騙, 不應讓老人手裡留有“閒錢”;13.3%的受訪者會埋怨、責怪老人。

62.7%受訪者建議年輕人多與老人溝通,消除溝通障礙

本次調查中,96.0%的受訪者會留心關注家裡老人的情緒變化,其中39.8%的人總是會,56.2%的人偶爾會。

吳庚群覺得自己在到外地讀書後,對父母的關心越來越少。“一方面,有了獨立的社交圈,很少主動和父母聯繫;另一方面,父母也不願打擾我,很多事不會再向我嘮叨”。

“隨著社會結構變化,傳統的家庭結構也在發生改變。”朱紅文表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能力處在下降過程中,但現在家庭中晚輩對長輩的支持也在普遍減弱,老年人無法得到兒女足夠的關照,容易因孤獨而尋求其他情感依賴。“對於此類現象,不應僅停留于道德評價。年輕人要適應社會的複雜變化,不得不付出更多心力,導致對長輩的關心不足。因此,解決老年人的孤獨問題,需要子女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為減少老年人被騙,應該怎麼做?62.7%的受訪者認為年輕人要多與老人溝通,消除溝通障礙;59.5%的受訪者認為年輕人要教會老人分辨謠言、騙局的方法;49.8%的受訪者認為年輕人要多花時間陪伴老人;44.9%的受訪者建議定期帶老人體檢,減輕老人對健康的焦慮;39.8%的受訪者希望公安部門加大對各類詐騙團夥的打擊力度;30.7%的受訪者希望整個社會加強對老年群體的關注;27.6%的受訪者建議加強網路謠言監管,及時闢謠;27.6%的受訪者建議媒體加強針對老年群體的防騙宣傳;22.1%的受訪者建議幫老人找點事做,如參加社區活動、上老年大學等。

朱紅文認為,一方面,年輕人不僅要將新的技術變化、常見的騙局形式告知老人,也要盡可能地給老人更多心理上的慰藉;另一方面,不同層面的社會組織也應為老年人生活提供更多的知識指導和情感關懷,幫助老年人完成“再社會化”的過程。“此外,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如何更多地面向老年群體提供技術支援,也是未來值得關注的方向”。

調查中,50.7%的受訪者和老人住在一起,49.3%的受訪者沒有。

不應讓老人手裡留有“閒錢”;13.3%的受訪者會埋怨、責怪老人。

62.7%受訪者建議年輕人多與老人溝通,消除溝通障礙

本次調查中,96.0%的受訪者會留心關注家裡老人的情緒變化,其中39.8%的人總是會,56.2%的人偶爾會。

吳庚群覺得自己在到外地讀書後,對父母的關心越來越少。“一方面,有了獨立的社交圈,很少主動和父母聯繫;另一方面,父母也不願打擾我,很多事不會再向我嘮叨”。

“隨著社會結構變化,傳統的家庭結構也在發生改變。”朱紅文表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能力處在下降過程中,但現在家庭中晚輩對長輩的支持也在普遍減弱,老年人無法得到兒女足夠的關照,容易因孤獨而尋求其他情感依賴。“對於此類現象,不應僅停留于道德評價。年輕人要適應社會的複雜變化,不得不付出更多心力,導致對長輩的關心不足。因此,解決老年人的孤獨問題,需要子女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為減少老年人被騙,應該怎麼做?62.7%的受訪者認為年輕人要多與老人溝通,消除溝通障礙;59.5%的受訪者認為年輕人要教會老人分辨謠言、騙局的方法;49.8%的受訪者認為年輕人要多花時間陪伴老人;44.9%的受訪者建議定期帶老人體檢,減輕老人對健康的焦慮;39.8%的受訪者希望公安部門加大對各類詐騙團夥的打擊力度;30.7%的受訪者希望整個社會加強對老年群體的關注;27.6%的受訪者建議加強網路謠言監管,及時闢謠;27.6%的受訪者建議媒體加強針對老年群體的防騙宣傳;22.1%的受訪者建議幫老人找點事做,如參加社區活動、上老年大學等。

朱紅文認為,一方面,年輕人不僅要將新的技術變化、常見的騙局形式告知老人,也要盡可能地給老人更多心理上的慰藉;另一方面,不同層面的社會組織也應為老年人生活提供更多的知識指導和情感關懷,幫助老年人完成“再社會化”的過程。“此外,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如何更多地面向老年群體提供技術支援,也是未來值得關注的方向”。

調查中,50.7%的受訪者和老人住在一起,49.3%的受訪者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