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盛夏如何防中暑?

中暑是人體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 機體體溫調節出現障礙, 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症狀的總稱, 是熱平衡機能紊亂而發生的一種急症。 可以分成三種:

一種是在悶熱的房間裡容易出現的熱射病, 病人會感覺到頭痛、頭暈、口渴, 然後體溫迅速升高、脈搏加快、面部發紅, 甚至昏迷。

第二種是日射病, 如果人們在烈日下活動或停留時間過長, 直接在烈日的曝曬下, 強烈的日光穿透頭部皮膚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 進而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於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

所以, 最開始只有頭部溫度增加, 高的時候可以達到39℃以上, 然後有劇烈頭痛、噁心嘔吐、煩躁不安, 繼而可出現昏迷及抽搐, 但體溫不一定升高。

第三種叫熱痙攣, 人在高溫環境中, 身體會大量出汗, 丟失大量鹽分, 使血液中的鈉含量過低, 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痙攣。

中暑病人的救護方法

高溫中暑常發人群為:高溫作業工人、夏天露天作業工人、夏季旅遊者、家庭中的老年人、長期臥床不起的人、產婦和嬰兒。

若有人員中暑, 其救護辦法為:

1。 立即將病人移到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 如走廊、樹陰下。

2。 讓病人仰臥, 解開衣扣, 脫去或鬆開衣服。 如衣服被汗水濕透, 應更換幹衣服, 同時開電扇或開空調, 以儘快散熱。

3。 儘快冷卻體溫,

降至38℃以下。 具體做法有用涼濕毛巾冷敷頭部、腋下以及腹股溝等處;用溫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30分鐘。

4。 意識清醒的病人或經過降溫清醒的病人可飲服綠豆湯、淡鹽水等解暑。

5。 還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氣水。 另外, 對於重症中暑病人, 要立即撥打120電話, 請以求助醫務人員緊急救治。

盛夏如何防中暑

夏天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 最好不要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時在烈日下行走。 如果此時必須外出, 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 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 最好塗抹防曬霜;準備帶上充足的水。 此外, 在炎熱的夏季, 防暑降溫藥品, 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藿香正氣水等一定要備在身邊, 以防應急之用。 外出時的衣服儘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

少穿化纖類的衣服, 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 引起中暑。

1。 體弱者要少外出

老年人體質虛弱, 體內各系統的功能開始衰退, 是中暑的高發人群。 因此老人應減少室外活動, 更要避免長時間在高溫環境或烈日下活動和行走;感覺到熱時一定要借助自然風和地上灑水或電風扇、空調來降溫;以清淡質軟、易於消化的飲食為主, 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午睡時間不宜過長。

盛夏時節孕產婦應儘量減少外出活動, 散步或上街購物時要避開高溫時段, 不能乘坐擁擠的公共汽車;短時間的外出也一定要戴上帽子和太陽傘;臨睡前淋浴一次, 或用溫水擦身;室內空氣乾燥時, 應該往家裡放置一盆清水。

兒童和嬰幼兒發育不夠完善,

體溫調節功能和散熱功能差, 何大夫提醒家長要儘量減少孩子的戶外活動以防曬;要給孩子適當補充水分, 最好是飲用一些淡的鹽開水;冷飲不要猛吃, 否則會導致腸胃疾病;食用一些清淡的食物, 常吃水果。

2。 耐熱鍛煉不可少

在辦公室工作的坐班族可以長期享受到空調帶來的涼爽, 但這一人群存在著很大的中暑隱患, 一旦出現停電或者在室外呆的時間過長, 就會出現中暑。 那麼這時就應進行耐熱鍛煉, 每天抽出一定時間到室外活動, 主動適應自然氣溫;在辦公室裡要多喝水, 補充水分;避免空調或風扇的風對著自己直接吹。

3。 別等口渴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 因為口渴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

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 每天喝1。 5~2升水。 出汗較多時可適當飲用一些鹽水, 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 另外, 夏季人體容易缺鉀, 使人感到倦怠疲乏, 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夏天的時令蔬菜、新鮮水果, 如生菜、黃瓜、番茄、桃子、杏、西瓜、甜瓜等, 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 另外, 乳製品既能補水, 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需要。

4。 充足睡眠很重要

夏天晝長夜短, 氣溫高, 人體新陳代謝旺盛, 消耗也大, 更容易感到疲勞。 充足的睡眠, 可使大腦和身體各部分都得到充分的休息, 既利於工作和學習, 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 但睡眠時應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或電風扇下。

夏日消暑五不宜

人們對付酷暑高溫, 各有高招。 可有些招數卻是人們過激的做法,

它可能使人在享受暫時愜意之後損害健康。 所以在對付酷暑高溫時應注意以下五個不宜。

1。 降溫不宜過快。 大汗淋漓時, 到風扇前揭開衣服猛吹, 或擰開水龍頭, 讓冷水直沖而下, 實現“快速降溫”, 是好多人認為爽心的做法。 殊不知, 這種“快速冷卻”的方式, 常常會“快活一時, 難受幾天”, 甚至引起各種疾病。

2。 空調不宜過冷。 醫療氣象學家通過試驗發現, 應該不斷調節居室溫度, 從而逐漸適應溫度的較大變化。 正確的做法是:居室的溫度應在26℃~29℃之間不斷變換, 才對身體健康有利。

3。 喝水不宜過量。 多喝水是防暑的好措施, 可過量飲水也會引起中毒。 尤其在炎熱的夏季, 人們大量出汗之後, 體內的鈉鹽等電解質也隨之丟失, 如果此時大量飲用白開水而未補足鹽分就會出現肌肉抽搐或肌肉痙攣性疼痛。

4。衣服不宜過露。保健專家指出,赤膊只能在皮膚溫度高於環境溫度時,才能通過增加皮膚的輻射、傳導散熱起到降溫的作用。而酷暑之日,最高氣溫一般都接近或超過37℃,皮膚不但不能散熱,反而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因而夏季赤膊會感覺更熱。

5。墨鏡不宜過黑。許多人認為太陽鏡顏色越深越能保護眼睛,其實,鏡片顏色過深會嚴重影響能見度,眼睛因看東西吃力而受到損傷。因此,夏季選擇太陽鏡的標準,應該是鏡片能穿過30%的可見光線,以灰色和綠色為最佳。

6。夏季解暑宜“以熱解熱”。夏季氣溫高,人們喝杯冷飲,或沖個冷水澡,渾身頓感涼快。然而,這種涼快感不能持續很長時間。其實“以熱解熱”才是一種有效的解暑良方。

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夏日飲上一杯熱茶,可以在9分鐘後促使體溫下降1℃~2℃;洗個熱水澡,其效果與沖個冷水澡有著明顯的不同,它可以促進皮膚毛細血管和毛孔擴張,有效地將體內熱量迅速排放出去。

因為夏天氣溫高,接近於人的體溫,所以,人體的散熱方式以出汗蒸發為主,每蒸發1克汗液可以帶走0。58卡的熱量。當人喝茶或洗熱水澡時,“熱”刺激人體的溫度感受器(外周的熱感受器和中樞熱敏神經元),資訊傳遞到體溫調節中樞,再通過一系列的神經反射調節,皮膚毛細血管和毛孔迅速得到擴張,血流量大大增加,汗液分泌加強,從而有效地將人體深部的熱量散發出去。

此外,研究分析認為,茶葉中的茶鹼成分有利尿作用,排尿帶走一部分熱量。吃冷飲或洗冷水澡解暑效果之所以不理想,是因為“冷”刺激人體的溫度感受器,感受器馬上將資訊報告給體溫調節中樞,而溫度中樞產生了“冷”的錯覺,以至於大腦發佈錯誤的命令。這時,皮膚毛細血管收縮,毛孔關閉,汗液分泌減少。雖然冷水沖去體表的部分熱量,冷飲也使局部溫度降低,但是,在總體上說,體內熱量由於毛細血管、毛孔的收縮,分泌汗液減少,而難以及時順利散發。所以,皮膚涼爽了一陣子後,又馬上覺得熱了起來。由此看來,喝熱茶、洗熱水澡是“以熱制熱”的良方。

如果此時大量飲用白開水而未補足鹽分就會出現肌肉抽搐或肌肉痙攣性疼痛。

4。衣服不宜過露。保健專家指出,赤膊只能在皮膚溫度高於環境溫度時,才能通過增加皮膚的輻射、傳導散熱起到降溫的作用。而酷暑之日,最高氣溫一般都接近或超過37℃,皮膚不但不能散熱,反而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因而夏季赤膊會感覺更熱。

5。墨鏡不宜過黑。許多人認為太陽鏡顏色越深越能保護眼睛,其實,鏡片顏色過深會嚴重影響能見度,眼睛因看東西吃力而受到損傷。因此,夏季選擇太陽鏡的標準,應該是鏡片能穿過30%的可見光線,以灰色和綠色為最佳。

6。夏季解暑宜“以熱解熱”。夏季氣溫高,人們喝杯冷飲,或沖個冷水澡,渾身頓感涼快。然而,這種涼快感不能持續很長時間。其實“以熱解熱”才是一種有效的解暑良方。

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夏日飲上一杯熱茶,可以在9分鐘後促使體溫下降1℃~2℃;洗個熱水澡,其效果與沖個冷水澡有著明顯的不同,它可以促進皮膚毛細血管和毛孔擴張,有效地將體內熱量迅速排放出去。

因為夏天氣溫高,接近於人的體溫,所以,人體的散熱方式以出汗蒸發為主,每蒸發1克汗液可以帶走0。58卡的熱量。當人喝茶或洗熱水澡時,“熱”刺激人體的溫度感受器(外周的熱感受器和中樞熱敏神經元),資訊傳遞到體溫調節中樞,再通過一系列的神經反射調節,皮膚毛細血管和毛孔迅速得到擴張,血流量大大增加,汗液分泌加強,從而有效地將人體深部的熱量散發出去。

此外,研究分析認為,茶葉中的茶鹼成分有利尿作用,排尿帶走一部分熱量。吃冷飲或洗冷水澡解暑效果之所以不理想,是因為“冷”刺激人體的溫度感受器,感受器馬上將資訊報告給體溫調節中樞,而溫度中樞產生了“冷”的錯覺,以至於大腦發佈錯誤的命令。這時,皮膚毛細血管收縮,毛孔關閉,汗液分泌減少。雖然冷水沖去體表的部分熱量,冷飲也使局部溫度降低,但是,在總體上說,體內熱量由於毛細血管、毛孔的收縮,分泌汗液減少,而難以及時順利散發。所以,皮膚涼爽了一陣子後,又馬上覺得熱了起來。由此看來,喝熱茶、洗熱水澡是“以熱制熱”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