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黃芪泡水代茶飲,自有一番神秘功效!

黃芪是百姓經常食用的純天然品, 產于我國華北諸省。 黃芪來源於豆科植物黃芪或內蒙黃芪的乾燥根。 清朝繡宮內稱其為“補氣諸藥之最”, 民間也流傳著“常喝黃芪湯, 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 意思是說經常用黃芪煎湯或用黃芪泡水代茶飲, 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黃芪和人參均屬補氣良藥, 人參偏重于大補元氣, 回陽救逆, 常用于虛脫、休克等急癥, 效果較好。 而黃芪則以補虛為主, 常用于體衰日久、言語低弱、脈細無力者。 有些人一遇天氣變化就容易感冒, 中醫稱為“表不固”, 可用黃芪來固表, 常服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性的感冒。

中國的藥劑師在長達2000多年的歷史中推斷并將黃芪用作增進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良藥,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 黃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 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

能消除實驗性腎炎蛋白尿, 增強心肌收縮力, 調節血糖含量。 黃芪不僅能擴張冠狀動脈, 改善心肌供血, 提高免疫功能, 而且能夠延緩細胞衰老的進程。 黃芪食用方便, 可煎湯, 煎膏, 浸酒, 入菜肴等。 用法:一日15~ 30g, 或用至60g以下。

①每天用黃芪5~10克左右,

開水泡10~20分鐘后代茶飲用, 可反復沖泡。

②每天用黃芪30克左右, 水煎后服用, 或水煎好后代茶飲用, 用黃芪30克, 枸杞子15克, 水煎后服用, 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

③取黃芪50克左右, 煎湯以后, 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燒粥, 就變成黃芪飯、黃芪粥, 也很有益。

④還有些人喜歡在燒肉、燒雞、燒鴨時, 放一些黃芪, 增加滋補作用, 效果也不錯。

黃芪紅棗茶:健脾益氣, 調和營衛。 適用于自汗癥。 黃芪補氣,紅棗補血,二者用于氣血虧損,偶爾喝一點紅棗茶有利于保持容光煥發,有保健的功效

作法:將材料分別泡水片刻, 洗凈。 然后放到砂鍋里, 倒入適量的水, 開火煮開。 煮開后關火, 不要開鍋蓋, 燜15分鐘就可以了。

用法:代茶飲用, 每日1~2劑, 不拘時。

功能主治:黃芪:益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肝、托毒生肌。 內傷勞倦、脾虛泄瀉、肺虛咳嗽、脫肛、子宮下垂、吐血、便血、崩漏、自汗、盜汗、水腫、血痹、癰疽難潰或久潰不斂, 以及一切氣虛血虧之證。

制法其實簡單:以產自甘肅的黃芪片若干, 紅棗若干, 用瓷鍋加水適量, 煮沸后改文火煎煮1小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