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巴戟散的功效與作用

我們都知道中藥方劑巴戟散是由純天然的中藥材製成的, 副作用很小, 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時候還是按照正確的食用方法來,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 巴戟 柏子仁 石龍芮 天麻 牛膝(去苗)牡蠣(燒為粉)菟絲子(酒浸一宿, 焙乾, 別搗)天雄(炮裂, 去皮、臍)肉蓯蓉(酒浸一宿, 刮去皺皮, 炙幹)各30克 萆薢(銼)防風(去蘆頭)當歸 羌活 桑螵蛸(微炙)各22.5克 肉桂60克(去皺皮)

【制法】 上藥搗細羅為散。

【功能主治】 風勞, 氣血不足, 臟腑虛傷, 肢節煩疼, 腰腳無力, 形體羸瘦, 面色萎黃,

小便數多, 臥即盜汗。

【用法用量】 每于空腹時以溫酒調下6克。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七

【處方】 巴戟3分, 五加皮1兩, 萆薢1兩(銼), 牛膝1兩(去苗), 石斛1兩(去根, 銼), 防風1兩(去蘆頭), 白茯苓1兩,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 桂心3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 銼), 當歸3分, 羌活3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虛勞, 腰腳疼痛, 行立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3錢, 以水1中盞, 煎至6分, 去滓, 食前溫服。

【摘錄】 《聖惠》卷三十

【處方】 巴戟1兩, 五加皮1兩, 萆薢1兩(銼), 牛膝1兩(去苗), 石斛1兩半(去根節), 天麻1兩, 白茯苓1兩,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 虎脛骨1兩(塗酥, 炙令黃), 木香1兩, 磁石1兩(炒, 醋淬7遍, 研, 水飛過)。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風冷, 臟腑虛弱, 及腰腳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 食前以溫酒調下。

【注意】 忌食生冷、油膩。

【摘錄】 《聖惠》卷二十三

【處方】 巴戟3分, 五加皮半兩, 萆薢3分(銼), 牛膝3分(去苗), 石斛3分(去根, 銼), 防風半兩(去蘆頭), 白茯苓3分, 附子1兩(炮裂, 去皮臍), 桂心3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腎臟風濕腰痛, 行立不得。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 《普濟方》引作“巴戟湯”。

【摘錄】 《聖惠》卷四十四

【處方】 巴戟天(去心)1兩, 楝實(取肉, 麩炒)1兩, 木香1兩, 茴香子(炒)1兩, 附子(炮裂, 去皮臍)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小腸疝氣。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 空心溫酒調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處方】 紫巴戟1兩(穿心者, 以陳粟米同炒令黃色), 香白芷半兩(銼碎, 微炒), 蠻薑末(炒)1錢。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元髒虛冷上攻, 致生口瘡。

【用法用量】 每服2錢, 用豬石子1對, 去筋膜, 每石子1個, 入末1錢, 用濕紙裹, 煨熟, 趁熱去紙, 先以口承石子熱氣,

口中有涎即吐出, 候冷, 即可細細嚼服之。

【摘錄】 《博濟》卷五

【處方】 巴戟1兩, 柏子仁1兩, 石龍芮1兩, 天麻1兩, 牛膝(去苗)1兩, 牡蠣(燒為粉)1兩, 菟絲子(酒浸1宿, 焙乾, 別搗)1兩, 天雄(炮裂, 去皮臍)1兩, 肉蓯蓉(酒浸1宿, 刮去皴皮, 炙幹)1兩, 萆薢(銼)3分, 防風(去蘆頭)3分, 當歸3分, 羌活3分, 桑螵蛸(微炙)3分, 肉桂2兩(去皴皮)。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風勞, 氣血不足, 臟腑虛傷, 肢節煩疼, 腰膝無力, 形體羸瘦, 面色萎黃, 小便數多, 臥即盜汗。

【用法用量】 每服2錢, 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調下。

【摘錄】 《聖惠》卷二十七

上文所說的關於巴戟散的功效和製作方法等大家是不是都瞭解了呢?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來進行調節養生, 這樣才可以對身體起到很好的養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