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了嚕!不吃早餐竟添抑鬱風險
規律進食早餐可帶來諸多健康獲益, 包括降低肥胖及心血管疾病風險, 通過降低皮質醇水準改善免疫系統功能等。 此外, 進食早餐還可降低焦慮水準,
一項4月8日發表於Appetite的研究中, 一組韓國研究者收集了來自2013年韓國社區健康調查的資料, 旨在探討不同社會經濟地位個體進食早餐頻率與抑鬱症狀的相關性。 簡言之, 研究共納入了207, 710名20歲及以上個體, 並基於每週進食早餐的頻率將其分為以下三組:
▲ 很少吃早餐:每週0-2天
▲ 有時吃早餐:每週3-5天
▲ 總是吃早餐:每週6-7天
研究者通過詢問研究物件在過去一年內是否存在持續2周及以上的悲傷或絕望情緒, 判斷其是否存在抑鬱體驗。 研究者使用多元回歸分析探討了進食早餐頻率與抑鬱體驗的相關性。
研究結果
調查顯示, 很少、有時及經常進食早餐者的比例分別為16.1%、10.3%及73.6%, 報告存在抑鬱體驗的受試者為5.7%。 在調整其他因素後, “很少吃早餐”及“有時吃早餐”者出現抑鬱體驗的風險分別為“總是吃早餐”者的1.43倍及1.32倍。
不同受教育程度個體進食早餐與抑鬱體驗相關性的調整後OR值
亞組分析則顯示, 這一效應橫跨各個社會經濟階層, 而在年老、家庭收入低及受教育程度較低者中更為明顯。 如上圖所示, 相比於受教育程度較高者, 受教育程度較低者進食早餐頻率對抑鬱風險的影響更為明顯, OR值更高。
討論
本項研究顯示, 進食早餐頻率較低者發生抑鬱的風險較高。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可解釋上述現象:夜間空腹導致血糖下降後, 腎上腺素及皮質醇水準升高, 焦慮及易激惹伴隨而來;其中,
研究還發現, 這一相關性在某些亞組中更為顯著, 包括老年及社會經濟地位較低者。 從公共衛生角度而言, 進食早餐可能是一種健康、經濟的降低抑鬱風險的方法, 尤其是對於上述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