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夾竹桃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1.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2.《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夾竹桃, 有毒部位:全株及乳白色樹液。 新鮮樹皮的毒力比葉強, 乾燥後毒性減弱;花的毒力較輕。 中毒症狀:先出現頭痛, 頭暈, 噁心, 嘔吐, 腹痛, 腹瀉, 煩躁, 說胡話。 其後四肢冰冷而有汗, 臉色蒼白, 脈搏不規則, 瞳孔散大, 對光不敏感, 繼而痙攣, 昏迷, 心跳停止而死亡。 解救方法:若毒物未吐出時可催吐、洗胃, 中晚期則可導瀉;服蛋清, 維生素C;大量飲濃茶;肌肉注

【拼音名】Jiá Zhú Táo

【別名】拘那夷、拘拏兒、棋那衛、柳葉桃、枸那、桃葉桃、叫出冬、枸那異、水甘草、九節腫、大節腫、白羊桃、紅花夾竹桃、狀元竹、柳竹桃、柳條花、三季紅、三李白、洋桃、柳葉樹、洋桃梅、四季紅、紅羊皮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夾竹桃科植物夾竹桃的葉及枝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Nerium indicum Mill.

採收和儲藏:對2~3年生以上的植株, 結合整枝修剪, 採集葉片及枝皮, 曬乾或炕幹。

【原形態】常綠直立大灌木, 高達5m。 全株含水液, 無毛, 枝條灰綠色。 葉3-4枚輪生, 下枝為對生, 葉柄扁平, 基部稍寬, 長5-8cm;葉片窄披針形, 長11-15cm, 寬2-2.5cm;先端急尖, 基部楔形, 葉緣反卷, 表面深綠色, 背面淡綠色, 有多數窪點, 側脈扁平, 密生而平行, 每邊達120條, 直達葉緣。 頂生聚傘花序;著花數朵;苞片披針形, 花萼5深裂, 紅色, 內面基部具腺體;花芳香;花冠深紅色或粉紅色, 單瓣或重瓣, 花冠筒內被長柔毛, 花冠裂片5, 倒卵形;副花冠鱗片狀,

先端撕裂;雄蕊5, 著生於花冠筒中部以上, 花絲短, 被長柔毛, 花藥箭頭狀, 與柱頭連生, 基部具耳, 藥隔延長呈絲狀;無花盤;心皮2, 離生, 柱頭近圓球形。 蓇葖2, 離生, 平行或並連, 長圓形, 兩端較窄, 長10-23cm, 綠色, 無毛, 具細縱條紋。 種子長圓形, 先端鈍, 基部窄, 褐色, 種皮被鏽色短柔毛, 朱端具黃褐色絹質種毛, 種毛長約1cm。 花期幾乎全年, 果期一般在冬、春季。 栽培很少結果。

【生境分佈】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尤以南方為多。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 好陽光充足, 能耐一定乾旱, 不耐寒。 具耐鹼性, 多生長於低海拔地區。

栽培技術 用扡插或壓條繁殖, 通常多以扡插育苗為主。 春季選取健壯枝條, 截成15~20cm長的插條, 將其1/3~1/2插入苗床中, 保持濕度, 在16~18℃下生根, 待成活後移栽。

【性狀】

性狀鑒別 葉窄披針形, 長可達15cm, 寬約2cm, 先端漸尖, 基部楔形, 全緣稍反卷, 上面深綠色, 下面淡綠色, 主脈於下麵凸起, 側脈細密而平行;葉柄長約5mm。 厚革質而硬。 氣特異, 味苦;有毒。

顯微鑒別 葉橫切面:複表皮1-3列細胞, 最外1列細胞面葉, 上表皮內方柵欄細胞2列, 細胞較長, 下表皮內方柵欄細胞1列, 細胞較短;海綿組織細胞間隙較大, 下表皮內方可見氣孔窩, 有的表皮細胞外壁延伸呈非腺毛狀。 主脈維管束雙韌型。 薄壁組織中散有乳管群。

【化學成份】樹皮含多種強心甙:夾竹甙(odoroside)A、B、D、F、G、H、K[1], 歐夾竹桃甙乙(adynerin), 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 熊果酸(ursolic acid), 芸香甙(rutin)等。 葉含夾竹桃甙(oleandrin), 16-去乙酸基去水夾竹桃甙(16-deacetyl anhydro ole-andrin),歐夾竹桃甙乙, △16-去氫歐夾竹桃甙乙(△16-dehydroa-dynerin)[2-4]。

【毒性】夾竹桃葉的毒性反應類似洋地黃,

主要表現在胃腸道紊亂及心率不整。 煎煮的時間, 可影響其毒性。

【性味】苦;性寒;大毒

【歸經】心經

【功能主治】強心利尿;祛痰定喘;鎮痛;祛瘀。 主心臟病心力衰竭;喘咳;癲癇;跌打腫痛;血瘀經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0.3-0.9g;研末, 0.05-0.1g。 外用:適量, 搗敷或製成酊劑外塗。

【注意】孕婦忌服。 不宜多服久服, 過量則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