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糖尿病患者請關愛您的眼睛 從定期的眼底檢查做起

糖尿病可引起心臟病、高血壓、腦血管病、腎病等多種併發症, 其中有一類併發症雖不會威脅生命, 卻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那就是糖尿病性眼病。

☆ 眼部病變風險更大的糖尿病人群

哪些糖尿病患者更容易併發眼部病變呢?①I型糖尿病。 根據統計, 發病後20年內90%的患者有眼部併發症。 ②隱匿型糖尿病。 患者長期無任何糖尿病的典型表現, 往往認為自己身體健康, 未曾進行任何治療, 這樣糖尿病的內在病變:如微血管的損害就會持續發展, 富含微血管的眼睛就容易發生各種損害。 該型患者往往由於眼病及其他併發症的發生才發現患有糖尿病。

③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 有些糖尿病患者在明確診斷後, 由於未得到正規的治療, 或未能長期堅持治療, 或因一次血糖正常、尿糖陰性就誤認為糖尿病已經治癒而終止治療等等, 使得體內血糖濃度居高不下, 進而發生全身多器官的代謝及功能障礙, 容易發生包括眼病在內的各種併發症。

☆ 眼部併發症嚴重程度取決於病程長短

糖尿病性眼病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 是致盲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性眼病的出現並不取決於糖尿病的嚴重程度、症狀輕重以及是否依賴胰島素, 而是主要取決於患病時間的長短, 患糖尿病的時間越長, 糖尿病性眼病的發生率就越高。

以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為例:國外研究報導, 病史少於3年者, 視網膜病變率僅為7.3%, 而20年以上者則增為60.6%。 國內報導, 病程在5年以下者, 眼底病變率為38%~39%;病程5~10年者, 患病率為50%~56.7%;10年以上者, 患病率為69%~90%。 2000~2001年間國內研究組對802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研究,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率:病程小於5年者為15.4%, 5~9年者為28.7%, 10~14年者為37.2%, 大於15年者為68.1%。 由此我們得出結論, 糖尿病眼病的發生率與糖尿病病程的長短成正比, 病程越長患病率越高。

☆ 多種眼部併發症損害視力, 甚則可致失明

糖尿病引起的眼部併發症主要有:①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包括視網膜微小動脈瘤、出血和滲出, 以及靜脈紆曲擴張或閉塞等現象, 會進一步發展為增殖性病變, 最終導致玻璃體出血、視網膜脫離等嚴重狀態,

以至失明。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在眼部最常發生的變化之一。 ②糖尿病性黃斑病變:是引起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兩種均屬於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可引起視力下降, 甚至造成失明。

糖尿病患者在視網膜病變初期, 一般無眼部自覺症狀, 患者往往容易忽視病情的發生。 而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則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 所以定期進行眼底檢查是十分必要。 一般來說, 免散瞳眼底檢查因其無痛無創、快速準確的特性, 可作為主要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方式。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分為六個時期I 有微動脈瘤或有小出血點, (+)較少 易數 ( ++)較多, 不易數

II 有黃白色硬性滲出及I 期,

(+)較少 易數 (++)較多, 不易數

III 有白色軟性滲出及II期病變, (+)較少 易數 (++)較多, 不易數

IV 眼底有新生血管及玻璃體出血和III 期

V 眼底有新生血管及纖維增殖和IV 期

VI V 期病變及視網膜脫離

*以上圖片由佳能眼底照相機拍攝

☆ 把握先機, 抵抗糖魔侵襲眼睛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預防糖尿病眼底病變的關鍵, 特別是對有效視力的保存極為重要。 一些有眼部合併症的糖尿病患者, 經過早期診斷, 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後, 眼部病變靜止, 或發展延緩, 或病情減輕, 有的甚至可以逆轉。 如糖尿病性屈光不正、眼肌麻痹, 早期經過控制血糖等治療後, 屈光方面的異常可全部消除, 眼肌運動也可完全恢復正常。 再如糖尿病性白內障, 當早期發現晶狀體輕度混濁時,

積極給予病因治療和對症治療後, 晶狀體混濁可靜止, 甚至逆轉為透明。 像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如果早期發現後, 立即對原發病進行治療, 再輔以鐳射光凝治療, 可中止或減慢視網膜病變的進展, 緩解病情, 保存視力。 反之, 糖尿病性眼病如果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或雖早期發現但未能積極治療, 那麼患者病情會不斷加重, 甚至最終將喪失視力。

☆ 建議

每一個確診為糖尿病的患者都應該定期檢查眼底。 我院使用的佳能免散瞳眼底照相機CR-2, 患者只需將頭部輕輕放在指定位置, 幾分鐘後就可以得到眼底照片, 能夠清晰地反映出患者的眼底狀態, 方便醫生做出診斷, 極大地縮短診斷週期。 患者也不會感到不適,

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沒有任何影響。 當患者自覺眼前有“蚊子、蜘蛛網”等飄浮物的患者更應該及時到醫院散瞳查眼底。 建議糖尿病患者無眼底病變者每半年至一年, 有眼底早期病變者每三月檢查眼底一次, 有助於及時瞭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程度, 以便及時指導治療, 並有助於判斷治療效果。

以上圖片為佳能眼底照相機CR-2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路, 發佈本文為傳遞更多資訊之用, 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與本站無關。 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 請讀者僅作參考, 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