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

健康生活要“氧”生:要常做深呼吸 水杯不離手

“如果呼吸不到氧氣, 4分鐘左右腦細胞就會死亡, 即使馬上搶救, 也難逃‘植物人’的厄運。 ”北京協和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管遠志表示。 每分鐘, 人體需250~300毫升耗氧量。 新鮮空氣中氧氣約占21%, 但越來越嚴重的污染, 讓大家呼吸起來很不放心。 與此同時, 很多不良生活習慣在加劇人體“缺氧”, 輕則可能導致疲勞、情緒善變等, 重則會誘發和加重心腦血管疾病。 本期, 《生命時報》採訪數位權威專家, 教您告別“缺氧”生活。

常做深呼吸。 美國研究者發現, 人在正常呼吸的情況下, 每次吸進和呼出的氣體量只有400~500毫升, 如果做深呼吸,

男性可達3500毫升, 女性可達2500毫升, 人體可以獲得更多的能源和氧氣。

每工作兩小時休息10分鐘。 北京健康教育協會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韓萍指出, 長時間精神緊張地處於高壓工作狀態, 大腦耗氧量會隨之增加。 如果身體本就亞健康, 很容易出現供氧不足, 造成頭暈、思維混亂、工作效率下降。 她建議, 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 每工作兩小時就得休息10分鐘, 伸伸胳膊, 抬抬腿, 或站在窗邊看看遠方。

多做有氧運動。 美國研究發現, 運動能使人吸收比平常多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氧。 當人體吸氧量增多, 呼吸頻率加快, 通過體內氣體交換, 可將一些致癌物質排出體外。 長期、規律地堅持慢跑、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效果更好。

不過, 南京市中醫院心血管科主任顧甯提醒, 要避免運動過量, 否則容易胸悶、氣喘等, 導致大腦和心臟的缺血、缺氧。

常吃補鐵食物。 “鐵能增強血紅蛋白運輸氧氣的能力。 ”陝西西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賀曉生表示, 平時可適當多吃些含鐵豐富的食物, 如瘦肉、魚類、雞蛋、菠菜、黑木耳等。

綠植擺放到位。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系教授潘小川告訴《生命時報》, 在陽光照射下, 綠植發生光合作用時, 會吸收二氧化碳, 釋放氧氣。 但到了晚上, 它們會進行吸收作用, 和人們爭搶著吸收氧氣。 因此, 陽臺、大廳等陽光充足處適合擺放綠植, 但臥室最好不放大量綠植, 即使放, 臨睡前也最好搬出去。 福建省南平農校教授汪志錚補充說,

吊蘭、白掌、文竹、綠蘿等淨化空氣效果都不錯。 另外, 蘆薈如同“空氣監測器”, 一旦葉子呈褐色或有黑色斑點, 就說明應想辦法改善空氣品質。

勤開窗通風。 國內一項調查顯示, 60%以上的白領認為, 頭昏腦脹、思維遲鈍等大腦缺氧症狀由辦公環境引起。 國家室內環境質檢中心主任宋廣生表示, 密閉的寫字樓中人員密集, 如不注意通風, 室內氧氣會逐漸減少。 所以, 每天應至少開窗通風兩次, 每次不少於15分鐘。 家中也應在空氣好時, 每天早、中、晚各通風20分鐘, 睡覺時別緊閉門窗。 洗澡時, 老人更應注意, 密閉空間容易導致大腦缺氧而發生意外。

少暴飲暴食。 韓萍說, 暴飲暴食後, 消化系統壓力很大, 機體便會把更多的血液分配到胃腸,

用來消化食物。 這樣一來, 其他組織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 處於缺氧狀態。 飲食的關鍵是均衡, 飯吃到七八分飽即可, 晚上更要減少應酬。

水杯不要離手。 身體缺水會導致血液更粘稠, 有效迴圈的血量減少, 流速相對減慢, 血氧量也會隨之下降, 造成機體缺氧。 韓萍表示, 不管渴不渴, 每天都要定時喝水, 保證1200毫升左右的飲水量, 讓血流帶著氧氣, 自然、順暢地給機體送去能量。

別忽視打鼾。 調查顯示, 打鼾在我國的發病率是15%左右, 每5個打鼾的人就有1個會出現睡眠呼吸暫停。 上海中醫失眠症醫療協作中心副主任施明說, 造成打鼾的原因很多, 應及時到呼吸科就診, 並主動改善生活方式, 多鍛煉, 戒煙限酒。 此外, 腦梗塞、腦血栓等心腦血管疾病都會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

同樣需積極治療。

吸氧設備別亂用。 市場上家用制氧機很暢銷, 潘小川說, 大氣中的氧氣含量足以滿足人體需要, 沒有必要使用。 加上制氧機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室內的含氧量, 但一打開門窗, 空氣流動就破壞掉這種效果, 所以安裝意義不大, 不如直接開窗通風。

常給心理充“氧”。 節奏快, 壓力大讓很多上班族內心憋悶, 心理“缺氧”。 蘇州榮格心理諮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建議:一是利用業餘時間積極提升自己, 上些培訓課或興趣班;二是回歸家庭生活, 推掉不必要的應酬, 多和親朋好友去戶外郊遊或聊天, 放鬆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