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粘魚須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救荒本草》

【拼音名】Nián Yú Xū

【別名】龍鬚菜(《救荒本草》), 鯰魚須草(王安卿《采藥志》), 金崗薛(《簡易草藥》), 鰱魚須(《湖北志》), 倒鉤刺(《中藥志》), 粘魚須菝葜(《山西中藥志》)。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華東菝葜的根莖及根。 全年均可採收, 一般在春、秋二季挖取根部, 除去莖葉及泥土, 曬乾。

【性味】

①《救荒本草》:味甘。

②《簡易草藥》:溫, 平, 無毒。

【功能主治】

祛風, 活血, 消腫, 止痛。 治風濕筋骨疼痛, 疔瘡, 腫毒。

①汪連仕《采藥書》:治一切疔瘡、腫毒, 罨之。

②《簡易草藥》:通筋血, 去死血, 消腫痛。

③《河南中藥手冊》:驅風。 治筋骨疼痛, 風濕症。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5~3錢;或入丸、散。 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備註】本品在北京、天津、陝西、甘肅、河南、河北及山東、山西的大部分地區, 均作威靈仙使用。 參見威靈仙條。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