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心衰病人要防貧血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 是所有心臟疾病的終末期階段, 如心梗、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臟瓣膜病等。 心衰病人常表現為活動耐力下降、憋氣、夜間憋醒、不能平臥、雙下肢水腫, 同時會合並有消化道症狀, 如腹脹、納差、便秘、消化不良;由於有效迴圈血容量不足, 近一半心衰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腎功能受損, 表現為少尿、水腫、血肌酐升高;臨床上還發現, 長期慢性心衰病人中, 近三成存在不同程度的貧血, 且心功能越差, 貧血就越嚴重。 貧血對心衰病人危害很大, 有研究表明, 血紅蛋白越低, 心衰死亡率越高。

貧血指的是血漿中的血紅蛋白(Hb)、紅細胞數等指標低於正常標準。

通常成年男性Hb

慢性心衰病人中, 輕中度貧血較為常見。 心衰合併貧血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 造血原料缺乏:心衰引起的胃腸道淤血、鐵吸收不良及阿司匹林相關的胃腸道出血, 可導致缺鐵, 發生率為5%~21%;2.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合成相對不足:心衰造成的機體缺氧, 會導致腎臟功能受損, 生成EPO減少, 而EPO是紅細胞合成的必需物質;3. 藥物影響:慢性心衰治療中廣泛使用卡托普利、纈沙坦等藥物, 這兩類藥物不僅會減少EPO合成, 還會使血紅蛋白合成抑制物的降解減少, 血紅蛋白水準因而降低;4. 血液稀釋:心衰病人常見水鈉瀦留(水和鈉滯留體內無法排出), 可導致假性貧血;5. 炎性因數作用:多種炎性因數可抑制EPO生成,

同時抑制骨髓紅細胞增生, 並減少鐵的吸收。

糾正缺鐵性貧血, 應作為心衰病人的重要治療目標之一。 為預防貧血, 心衰病人除了限鹽限水, 還要飲食均衡, 適當多攝入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菠菜、木耳、瘦肉、豬肝, 多吃些有助於身體吸收鐵的食物, 如優酪乳、酸菜和醋等。 維生素C也能促進鐵的吸收, 可以多吃含維生素C豐富的獼猴桃、番茄、草莓等。 貧血的人還應適當加強維生素B12和葉酸的攝入。 國外一項研究顯示, 補充鐵劑後, 患者的6分鐘步行試驗距離(檢驗心功能的一項指標)和心功能評分明顯改善, 長期補鐵、糾正貧血, 還可以降低心衰患者的入院頻率和死亡率。 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腎臟、瘦肉等;葉酸一般存在于綠葉蔬菜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