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晚上睡覺特別容易出汗,
有時候整個衣服都是濕噠噠的,
一晚上折騰的沒辦法安心睡覺,
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嗎?寶寶晚上出汗到底是什麼原因引發的呢,
有什麼辦法可以減輕這種症狀嗎?其實寶寶晚上出汗的原因有很多種,
比如身體方面的原因,
也有睡眠不好,
或是飲食方面的原因,
具體出現了這種情況應該如何處理,
我們現在來看一看吧。
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
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
醒後汗泄即止為特徵的一種病徵。
“盜”有偷盜的意思,
古代醫家用盜賊每天在夜裡鬼祟活動,
來形容該病證具有每當人們入睡、或剛一閉眼而將入睡之時,
汗液象盜賊一樣偷偷的泄出來。
小兒出現盜汗,
首先要及時查明原因,
並給予適當的處理。
對於生理性盜汗一般不主張藥物治療,
而是採取相應的措施,
祛除生活中的導致高熱的因素。
此如,
孩子睡前活動量過大,
或飽餐高熱量的食物導致夜間出汗,
就應該對小兒睡前的活動量和進食量給予控制,
這樣也有利於睡眠和控制小兒肥胖,
有益於小兒的身心健康。
有的小兒的夜間大汗,
是由於室溫過高,
或是蓋的被子過厚所致。
一般說來,
若家長注意到上述幾種容易引起產熱增多的誘因,
並給予克服,
出現盜汗的機會會自然減少。
即使小兒偶爾有一二次大盜汗,
也不必過分擔心,
盜汗所丟失的主要是水份和鹽份,
通過每日的合理飲食是完全可以補充的。
補鈣和補維生素D必須同時補,維生素D是鈣離子被人體吸收的載體,
沒有維生素D再多的鈣也不吸收,
鈣之緣片內含維生素D,
使人體對鈣離子吸收能成倍增加。
虛汗:顧名思義,
這種多汗乃因體虛所致,
它既可以單獨出現,
也可發生於多種疾病過程中。
多見於兒童,
有些兒童入睡後出汗不止,
間或身體冰涼,
這便是醫學上所說的“出虛汗”。
有些兒童因為身體虛弱、感冒發燒或患肝炎等炎症使用大量抗生素(或其它藥物)後,
導致出虛汗。
成人也會出虛汗,
一些體質虛弱的人在安靜情況下,
或無原因而全身或局部出汗,
甚至大汗淋漓,
這也是“虛汗”。
某些患急慢性疾病者或產後婦女體質特別虛弱,
往往也會出虛汗。
此種出汗,
中醫謂之蒸籠頭,
典型特點是脖頸以上有汗。
蒸籠指小兒睡時慣常頭汗,
無其他症狀,
不屬病態。
小兒又處在生機蓬勃、代謝旺盛、活潑好動、腠理疏鬆的年齡階段,
出汗常比成人為多,
尤其頭額部更易出汗。
當小兒入睡時頭部微汗出,
無其他不適,
乃清陽發越,
俗稱“蒸籠頭”,
為正常現象。
一般來說,
寶寶比大人愛出汗。
汗是由皮膚汗腺分泌的,
汗腺是人體皮膚調節體溫的重要結構之一。
小兒時期由於新陳代謝旺盛,
平時活動量大,
尤其是嬰幼兒皮膚含水量較大,
皮膚表層微血管分佈較多,
所以由皮膚蒸發的水分也多。
再說小兒對冷熱的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差,
即使晚上也愛出汗,
這是正常現象。
引起寶寶多汗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
寶寶多汗大多是正常的,
醫學上稱為生理性多汗。
如夏季氣候炎熱而致小兒多汗;嬰幼兒剛入睡時,
頭頸部出汗,
熟睡後汗就減少;寶寶遊戲、跑跳後出汗多,
一般情況很好;冬天寶寶衣服穿得過多,
晚上被子蓋得太厚,
加上室內空調溫度過高,
使得寶寶過熱而出汗多。
有的寶寶出汗僅限於頭部、額部,
俗稱“蒸籠頭”,
亦是生理性出汗,
父母不必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