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濕疹預防不難根治難

濕疹是一種不容易徹底診治的皮膚病。

濕疹的病因有:外因性和內因性

在潮濕悶熱的氣候中, 濕疹患者最難受。 如果紅疹長在顯眼的部位, 更影響社交與工作。 如果長在隱秘之處, 突發奇癢, 更不好意思在眾目睽睽之下搔癢。

通常, 濕疹對稱分布, 反復發作, 急性期皮疹是以紅腫、水泡為主, 中性期皮疹是以潮紅、落屑為主, 慢性期則以表皮增厚、落屑為主, 皮膚干而不濕。

濕疹的病因相當復雜, 患者多具有過敏性體質, 無論是中醫或西醫, 都可分為外因性和內因性。

西醫的外因性濕疹指的是碰到刺激性、過敏性物質所引起者,

內因性濕疹更是與自身體質有密切關系。

因此, 舉凡清潔劑、防腐劑、植物、藥物、染料、動物性蛋白質食品、香料、食物添加物等等, 都可能是引發濕疹的病因。 有些患者因壓力與情緒等因素, 也會得濕疹。

中醫則認為濕疹與“濕”相關, 內因性濕稱為內濕, 是指腸胃功能不佳, 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 形成濕濁之氣停留在體內, 日子一久, 漸成濕熱體質。

急性濕疹多屬中醫所謂的“濕熱”型患者, 患部皮膚紅癢、水泡滲液, 容易口渴、心煩、便秘, 小便深黃量少等, 中醫多會配給清熱除濕湯加以治療。

慢性濕疹患者要注意“脾虛夾濕”

偏濕者皮膚的水泡較多, 搔后泡破滲出黏體, 患者會有疲倦、胃口欠佳等癥狀, 中醫以除濕止癢湯治療。

慢性濕疹患者要注意“脾虛夾濕”的問題, 病情日久, 患者皮膚會呈現暗淡不紅、滲液少、有淡黃色的脫屑或結痂的斑片, 臉色也較蒼白, 胃口不好、腹脹、排便稀軟, 中醫多采用除濕胃苓湯治療。

此外, 也有部分慢性濕疹患者屬于“血燥”型, 皮膚會變得粗糙、肥厚, 表面有抓痕、血痂, 膚色暗淡甚至有色素沉淀。

中醫建議, 濕疹患者應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與油炸的食品, 飲食應清淡, 多吃水果蔬菜。 榴蓮、芒果、龍眼、荔枝等屬熱性水果少吃, 以免病情“火上加油”。 患者可多吃綠豆、冬瓜、蓮子、苦瓜等清熱利濕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