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關於食品的說法真的健康嗎
含有水果營養
這種說法常見於飲料和零食的包裝上。 說這話意味著裡面多少加了點水果或果汁。 但是加了多少呢?這可就搞不清楚啦。 除非你瞪大眼睛仔細看看包裝側面的那些小字說明。 最後, 沒准發現“原果汁含量≥2.5%”, 也就是說, 這點果汁實在可以忽略不計了。
含有水果營養, 也不一定是新鮮的水果了。 有些產品中放了一小塊水果, 但是這水果經過高溫滅菌, 或者本來就是罐頭水果, 已經不能和新鮮水果的營養價值相媲美。 比如說, 果塊優酪乳保質期21天, 放了兩星期的水果塊真有那麼大的健康價值嗎?能有那麼濃的香味嗎?喜歡那種產品,
所謂水果營養, 往往只是一個行銷的理由, 一個美麗的由頭。 真那麼喜歡水果營養, 為什麼24小時當中不能抽出幾分鐘時間給自己吃個新鮮水果?或者, 再退一步說, 為什麼不肯買瓶喝起來極為方便的100%純果汁呢?
含有兩種食品的營養
這類說法常見於乳飲料和豆漿飲料當中。 產品裡既有水果原料, 也有牛奶原料, 然後告訴你說, 水果營養不夠, 牛奶營養也不夠, 只有喝它這個產品才夠。 很多人信以為真, 放棄了純牛奶和新鮮水果, 讓孩子改喝這些飲料。
其實呢?這是被廣告創意人員牽著鼻子走的典型思維悲劇。 聰明的消費者倒是不妨反過來想想,
說起來真是荒唐。 人們一邊相信“牛奶不能和果汁一起喝”, 一邊又相信“牛奶加果汁營養更多”;一邊相信“牛奶和豆漿不能一起喝”, 一邊又相信“植物蛋白和動物蛋白一起喝”。 到底有沒有個准主意啊?真是廣告說什麼就信什麼, 一點准主意都沒有。
高膳食纖維
這種說法常見於餅乾和甜點。 現代人大多嚴重缺乏膳食纖維, 連推薦數量的一半也吃不到。
這是因為, 糧食、豆類中主要含的都是不溶性纖維, 它們的天性是“粗糙”。 那些嗓子眼細的人, 習慣于精白細軟的人, 很受不了這種粗糙的感覺。 3%的纖維已經能帶來紮嗓子的感覺, 何況是10%呢?可是這些號稱高纖維的產品為什麼還那樣口感出眾, 粗而不糙呢?無非是油脂在裡面“潤滑”的效果。
纖維的特點是吸油之後就變軟。 紙就是纖維素製成的產品。 把餐巾紙撕下一小塊, 用油浸透, 手感是不是馬上就柔軟了很多?撕碎了咽下去都不難。
含有維生素C
維生素是好東西, 特別是人們認知度最高的維生素C, 因為被商家賦予了“美容養顏”的功效, 差不多是最吸引女性眼球的一個營養詞彙了。 在飲料當中, 只要宣稱添加維生素C, 就會讓女性趨之若鶩。
其實呢, 含有維生素C並沒什麼稀罕, 也增加不了多少成本。 如果只說有維生素卻不說加了多少, 基本上不用指望, 因為它沒打算為其中的含量負責。 再說, 水果裡除了維生素C還有很多保健成分和營養成分,
不含膽固醇
凡是植物油都不含膽固醇, 實在沒什麼值得誇耀之處。 說這種看似毫無意義的話, 是有意無意地利用消費者的無知, 暗示其他油脂產品可能會含有膽固醇, 有不公平競爭之嫌。 還真有人對我說, 只買某種油脂產品, 因為它“不含膽固醇”。 我說, 那其他烹調油會不會有膽固醇呢?她說, 那誰知道啊, 我就是拿不准……我無語了。 都是植物油哪兒來的膽固醇?除非人工往裡面加動物油……
不含膽固醇, 並不代表這種油對血脂一定有什麼特殊好處, 更不意味著吃這種油不會讓人長胖。 比如說, 棕櫚油不含膽固醇, 但它的飽和程度比豬油還要高。 含有膽固醇, 也不一定就對健康不好, 比如魚油、魚肝油裡就含有膽固醇。 無論含不含膽固醇, 少吃點油, 別吃那些加熱很多次的油, 才是最要緊的。
說到這兒, 忽然想到現在油脂產品中時興加一些“健康配料”, 比如魚油什麼的居然也出現在調和油裡。 消費者不妨想想, 保健用的高檔魚油什麼價兒?你買的調和油什麼價兒?不是魚油加的太少, 就是魚油檔次太低。 其實魚油本來是挺低檔的脂肪, 又有腥味、又容易氧化, 還特別怕熱, 沒法拿來炒菜。 日本的做法是把它氫化, 去味,然後拿來做肥皂之類日化用品。現在魚油加到炒菜油裡,要讓它受高熱,還要當成賣點,不能不令人擔心,但願是我多慮……
去味,然後拿來做肥皂之類日化用品。現在魚油加到炒菜油裡,要讓它受高熱,還要當成賣點,不能不令人擔心,但願是我多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