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症狀

神經膠質母細胞瘤, 相信大家一聽到名字就會覺得特別的陌生, 感覺自己在生活中這樣的疾病並不常見, 也沒有經常聽說, 所以說如果自己得了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話就不知如何來對症的治療, 更不瞭解它的症狀到底有哪些, 因為疾病只有在瞭解了症狀我們才能很好的判斷自己到底是不是屬於類似的疾病, 那麼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症狀有哪些?

1.星形細胞瘤

(1)良性星形細胞瘤此瘤生長緩慢, 病程較長。 腫瘤位於幕上的病例多以頭痛及癲癇為首發症狀, 精神疲憊乏力次之, 面肌及肢體肌力減退又次之, 顱內壓增高出現較晚。 腫瘤位於小腦半球的患者出現頭昏眩暈, 活動減少, 步態不穩定及肢體的共濟失調頗為多見。

(2)間變型(惡性)星形細胞瘤此瘤生長迅速, 臨床症狀較重, 以頭痛、顱內壓增高及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為主。

(3)膠質母細胞瘤起病常較突然,

病情進展快, 以神經功能障礙為最早症狀。 以後相繼出現頭痛及顱壓增高。 約1/3的患者有癲癇發作, 部分患者有明顯智力減退, 表情淡漠, 反應遲鈍, 認識障礙及記憶衰退。

(4)多型性黃色星形細胞瘤多見於青少年及兒童。

(5)室管膜下巨細胞性星形細胞瘤有時可造成腦積水。

(6)毛細胞性星形細胞瘤主要發生于兒童, 遇見于成人。 病程較為緩和。 臨表可表現根據不同腫瘤部位略有不同, 可見頭痛、顱內壓增高、腦積水等, 少數患者可有抽搐。 位於前視路的腫瘤病例臨床特徵為單側突眼伴視力損害及斜視。 腦幹部腫瘤病例可表現為頭暈、患側腦神經麻痹及對側輕偏癱, 也有以腦積水表現為主者。

2.少支膠質瘤

病程長,

除顱內壓增高症狀外常有繼發性癲癇發作。

3.室管膜瘤及間變型(惡性)室管膜瘤

臨床表現取決於腫瘤發生部位。 主要症狀為頭痛、噁心、嘔吐、眩暈、頸後部疼痛、行走不穩定等。

4.混合性膠質瘤

臨床表現取決於腫瘤發生部位。

治療

對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 但由於腫瘤浸潤性生長, 與腦組織間無明顯邊界, 除早期腫瘤小且位於適當部位者外, 難以作到全部切除, 一般都主張綜合治療, 即術後配合以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 可延緩復發及延長生存期。 並應爭取作到早期確診, 及時治療, 以提高治療效果。

1.手術治療

原則是在保存神經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切除腫瘤。 早期腫瘤較小者應爭取全部切除腫瘤。

對位於額葉或顳葉前部較大的腫瘤, 可作腦葉切除術, 連同腫瘤一併切除。 腫瘤累及大腦半球兩個腦葉以上已有偏癱但未侵及基底節、丘腦及對側者, 亦可作大腦半球切除術。

腫瘤位於運動、言語區而無明顯偏癱、失語者, 應注意保持神經功能適當切除腫瘤, 避免遺有嚴重後遺症。 可同時作顳肌下或去骨瓣減壓術。 亦可僅作活檢後作減壓術。 丘腦腫瘤壓迫阻塞第三腦室者, 可作分流術, 否則亦可作減壓術。

腦室腫瘤可根據所在部位從非重要功能區切開腦組織進入腦室, 盡可能切除腫瘤, 解除腦室梗阻。 應注意避免損傷腫瘤鄰近下丘腦或腦幹, 以防發生危險。 腦幹腫瘤除小的結節性或囊性者可作切除外, 有顱內壓增高者可作分流術。

病情危急者, 幕上腫瘤宜先給予脫水藥物治療, 同時儘快進行檢查確診, 隨即進行手術治療。 後顱窩腫瘤可先作腦室引流術, 待病情好轉穩定, 再行手術治療。

2.放射治療

各種類型的神經膠質母細胞瘤對放射治療的敏感性有所不同。 一般認為分化差的腫瘤較分化好的為高。 以髓母細胞瘤對放療最為敏感, 其次為室管膜母細胞瘤,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僅中度敏感, 星形細胞瘤、少支膠質細胞瘤、松果體細胞瘤等更差些。 對髓母細胞瘤及室管膜瘤, 因易隨腦脊液播散, 應包括全椎管照射。

神經膠質母細胞瘤的症狀是有很多的, 大家在認識和瞭解了之後就要正確的來面對這樣的疾病, 做好相應的改善,

而這種神經膠質母細胞瘤對人們的身體危害也是很大的, 大家治療的時候該手術治療就要手術治療, 避免良性的腫瘤疾病惡化成為惡性的腫瘤疾病, 所以說面對疾病的時候必須要及時做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