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

概述
多發於青壯年。 其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瞭。 本症的主要特點為關節區酸脹疼痛、運動時彈響、張口運動障礙等。 多數屬關節功能失調、預後良好;但極少數病例也可發生器質性改變。

病因
顳下頜關節與咀嚼肌群、韌帶、頜骨及牙齒咬合關係較為密切, 互相協調方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 如果功能失調或結構發生改變, 即可出現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 常見的有關因素如下:
1.創傷因素很多病員有局部創傷史。 如曾承外力撞擊、突咬硬物、張口過大(如打呵欠)等急性創傷;還有經常咀嚼硬食、夜間磨牙以及單側咀嚼習慣等。

這些因素可能引起關節挫傷或勞損, 咀嚼肌群功能失調對本症的發生也有一定影響。
2.咬合因素不少病員有明顯的咬合關係紊亂。 如牙尖過高、牙齒過度磨損、磨牙缺失過多、不良的假牙、頜間距離過低等。 咬合關係的紊亂, 可破壞關節內部結構間功能的平衡, 促使本症的發生。
3.全身及其他因素神經精神因素與本病可有一定關係。 如有些病員有情緒急燥、精神緊張、容易激動等情況。 此外, 有的病員有風濕病史, 有的發病與受寒有關。

症狀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主要的臨床表現有局部酸脹或疼痛、彈響和運動障礙。 疼痛部位可在關節區或關節周圍;並可伴有輕重不等的壓痛。 關節酸脹或疼痛尤以咀嚼及張口時明顯。

彈響在張口活動時出現。 響聲可發生在下頜運動的不同階段, 可為清脆的單響聲或碎裂的連響聲。 常見的運動阻礙為張口受限, 但也可出現張口過大或張口時下頜偏斜。 此外, 還可伴有顳部疼痛、頭暈、耳鳴等症狀。

檢查
全面採集病史, 進行局部體格檢查, 必要時行X線攝片及實驗室檢查。

治療
具體的治療措施有:
1.矯正咬合關係由口腔專科檢查治療
2.封閉療法可用0.25-0.5%普魯卡因3~5ml作翼外肌封閉。 穿刺點在乙狀切跡中點, 垂直進針, 深度約2.5~3cm, 回抽無血時注藥。 常用于張口過大的病員。
3.氯乙烷噴霧配合按摩, 可以緩解咀嚼肌痙攣。 噴氯乙烷時要成霧狀, 間斷噴射, 配合按摩, 防止凍傷。 並要注意保護眼、耳, 遠離火源。


4.針刺療法取穴:下關、聽宮、頰車、合穀、配醫風、太陽。
5.超短波、離子導入、電興奮及磁療等局部理療有一定療效。
治療的同時, 要糾正不良習慣(如單側咀嚼), 並防止張口過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