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嬰兒易受驚嚇正常嗎

最近總是有很多的寶媽媽跟我說, 寶寶總是很容易就受到驚嚇, 就算是在睡覺的時候, 一有什麼小小的動靜, 寶寶就會立即驚醒過來, 並且張大眼睛四處張望。 很多媽媽懷疑寶寶是不是中邪了。 世上真的有中邪一說嗎?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寶寶經常被嚇的原因是什麼吧。

3個月以內的嬰兒突然聽到巨大聲響, 或突然受到震動, 或突然被變換體位等, 做出發抖、想哭、想要擁抱的動作, 說明他的聽力和大腦發育是正常的。 如果嬰兒受到刺激沒有反應或者說沒有被驚嚇, 則說明嬰兒在某些方面不正常, 需要尋找原因進行治療。 但是, 如果嬰兒4~5個月以後還容易被驚嚇, 則屬異常了。 不過, 寶寶神經末梢發育未完善, 容易受到驚嚇, 並影響睡眠品質。 因此建議新手爸媽多安撫、多抱抱寶寶。 父母的懷抱能穩定寶寶的情緒。 家庭裡不要將電話機放在嬰兒旁邊,

尤其是不能放在嬰兒床附近;不要在寶寶睡覺的房間看電視, 不要大聲說話;叫寶寶起床時, 也不要聲音太響, 應當輕輕地叫寶寶的名字, 讓他慢慢醒過來。

嬰兒從出生到3個月的時期稱為聽性反射期, 表現為當突然聽到60分貝以上的聲音時會出現全身抖動, 兩手握拳, 前臂迅速屈曲或皺眉頭、眨眼、睜眼等, 這在醫學上成為驚嚇反射。 常有家長說孩子特別害怕關門, 因為聽到關門的急促響聲或其他突然發出的較高的聲音, 就會表現出全身抖動或者兩手握拳等好像特別害怕的樣子, 其實這是嬰兒的正常發育過程和階段。 驚嚇發射通常到4個月後消失, 以後對聲音的反應不再是運動的身體反應, 而是用自己的聲音和視覺應答。

隨著月齡的增長, 如果在正常護理下仍然容易受驚嚇, 建議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 另外, 你提到在寶寶睡著後放音樂, 肯定會把寶寶吵醒。 平時應該給寶寶經常聽舒緩的音樂, 音量不要太大, 讓寶寶逐漸對聲音和環境適應, 會在音樂中安然入睡。

原來寶寶容易被驚嚇, 並不是因為中邪這種原因, 寶媽媽們要相信這個世界上是沒有什麼鬼神之說的。 寶寶容易被驚醒或者容易受到驚嚇, 是因為寶寶的聽覺等等功能在適應這個世界, 他們是對這個世界的一切感到驚奇, 才會四處的張望。 所以如果寶寶發生這樣的情況, 寶媽媽們不要太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