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麻葉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Shuǐ Má Yè
【別名】小麻葉(《分類草藥性》)。
【來源】為蕁麻科植物紫麻的全草。 全年可采, 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
紫麻, 又名:白水芋麻、野麻、大葉麻、大毛葉、紫苧麻。
直立灌木, 被柔毛, 或近於禿淨, 高可達1.5米。 莖上有肋槽。 單葉互生, 葉片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 長5~12釐米。 寬2~5釐米, 先端漸尖或尾尖, 邊緣有鋸齒, 基部楔形、闊楔形至渾圓形, 上面淡綠色, 下面被白色短茸毛或短柔毛;葉柄長1~4釐米, 上部葉的葉柄短, 僅長4~8毫米;托葉披針形, 長1釐米, 早落。 花雌雄異株, 成腋生小型頭狀的一簇;雄花花球近無柄, 花被片3數,
【生境分佈】生於山谷、溪邊、林下潮濕處。 分佈雲南、廣西、廣東、貴州、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福建、臺灣等地。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涼, 味甘, 無毒。
【功能主治】
①《分類草藥性》:治跌打損傷, 止血。
②《四川中藥志》:治跌打損傷, 透發麻疹, 及月瘕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0.5~4兩。
【附方】
①治跌打損傷:水麻葉, 以金錢草, 紅牛藤、酸漿草燉酒服。
②治小兒麻疹:水麻葉、西河柳、紅牛皮菜。 水煎服。
③治月瘕病:水麻葉、鏵頭草、牛尾草七、馬鞭草、劉寄奴。 共燉雞服。 (選方出《四川中藥志》)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