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藥茶起源發展的相關簡介
藥茶是祖國傳統醫學寶庫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其應用歷史非常悠久, 歷代醫書中昀有記載, 最早記載藥茶方劑的是三國時期的張揖所著的《廣雅》:“荊巴間採茶作餅成米膏出之。 若飲, 先炙令赤, 。 ..。 ..其飲醒酒。 ”此方具有配伍、服法與功效, 當屬於藥茶方劑無疑。 梁代陶弘景認為“苦茶能輕身換骨”, 並提出以天冬等藥物也可代茶飲用。 唐代的陸羽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書《茶經》, 被後人尊為“茶聖“。 他在這部書中系統論述了茶的起源、種類、採制技術及烹飲方法等, 推動了飲茶知識的傳播。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載有“竹茹蘆根茶“等10首藥茶方。
西元992年, 由宋代朝廷組織有關名家編著的大型方書《太平聖惠方方》正式刊行, 其書97卷中就有藥茶諸方一節, 收藥茶方劑8首, 西元1078年, 由宋代太醫局編成的《和濟局方》中也有藥茶的專篇介紹, 其中的“川芎茶調散”一方可稱得上是較早出現的成品藥茶。 宋政和年間撰成的大型方書《聖濟總錄》中載有大量的民間經驗方, 也有應用藥茶的經驗。
西元1307年, 元代鄒鉉增編的《壽老養親新書》中載有防治老年病的藥茶方2首,
明代《普濟方》中專設“藥茶”篇, 載有藥茶方8首。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載有多首藥茶方, 並論述了茶葉的藥性、功用等。 明代制茶工藝不斷改進, 日益精良, 形成了六大茶類, 即綠茶、紅茶、花茶、白茶、烏龍茶、緊壓茶, 這種分類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至清代時期, 茶療之風盛行, 藥茶的內容、應用範圍和製作方法等不斷被更新和充實。 從近年編撰出版的《慈禧光緒醫方選議》中可以看出, 藥茶已成為清代宮廷醫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清宮御醫為慈禧和光緒所擬藥茶體現了當時的較高水準。
近代以來, 藥茶的保健養生作用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各種降壓茶、減肥茶及午時茶的大量湧現, 使藥茶的種類和作用不斷豐富和擴充。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 保健意識逐漸增強。 近年來藥茶日益興起, 減肥、降脂、降壓、健身、解酒、益壽、消暑、開胃等方面的保健藥茶應運而生。 為滿足人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