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不干不凈,吃了沒病?

不干不凈, 吃了沒病?

電視某廣告有這樣一個場景:寶寶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 小朋友打了個噴嚏, 媽媽連忙把寶寶拉開;寶寶看到一個紅蘋果, 拿起來往嘴里塞, 媽媽一個箭步搶下, 把寶寶的手和蘋果擦了又擦……

鄰居小麥的行為簡直如出一轍, 每次給孩子吃水果前, 都要把水果先用自來水沖一遍, 再用“84消毒液”浸泡, 最后用冷開水漂洗干凈才敢給孩子吃。 婆婆不屑一顧的說:“用水沖洗干凈不就行了嗎?老話還說, 不干不凈, 吃了沒病呢!”小麥反駁道:“您那是上世紀過時的說法了。 病從口入!”

“不干不凈, 吃了沒病”的說法真的過時了嗎?

前不久, 美國有一位免疫學家寫了本新書《Why dirt is good》, 解析的就是“不干不凈, 吃了沒病”的說法;英國《每日郵報》也曾提出一種“衛生假設”, 說的是人如果過于追求干凈, 反而可能對健康不利。

看來, “不干不凈, 吃了沒病”不無道理, 關鍵是“度”的問題。

我們無時無刻不處于一個充滿病原微生物的世界。 就拿一般的居室來說, 每立方米的空氣中平均漂浮著4000個細菌, 其中也混雜著一些致病菌。 它們時刻都在“算計”著怎樣侵入人體。

但我們人體也有層層的防護屏障。

完整的皮膚黏膜, 便是能將絕大多數病原體“拒之于門外”的第一道屏障。 即使有少數漏網之魚侵入人體, 也會被血流中的各種免疫細胞及時消滅掉。

而除此之外,

體內還有一個更強大的, 能針對不同細菌和病毒的特異性免疫系統, 即平時常說的“產生抗體”---對某種細菌或病毒有了抵抗力。

但是, 抗體需要事先收到特定的細菌和病毒刺激以后才會產生, 如果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病菌, 就不會產生相應的抵抗力。 曾有一個研究:測定瑞典產婦的乳汁, 發現其中所含的抗體不多, 而同期厄瓜多爾產婦乳汁中的抗體卻很多。 其原因就在于厄瓜多爾環境衛生狀況差, 細菌較多, 這些產婦在孕前就已接觸過這些病菌, 體內產生了相應的抗體, 并且還能分泌到乳汁里;而瑞典的生活條件好, 環境清潔, 細菌很少, 產婦們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細菌, 所以無從產生相應的抗體。

我們平時打預防針,

就是將殺死的或者毒力降到很弱的病菌注入體內, 從而使人體產生相應特異性免疫能力的一種方法。 好比通過一次軍事演習, 便能總結經驗, 進一步提高戰斗力那樣。

因此,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小心受到少量病原菌侵襲, 那么在消滅病原菌的同時, 人體將會培養起針對這種病原菌的免疫力(就好像厄瓜多爾的產婦們那樣), 并且能保持很長的時間。 這就是“不干不凈, 吃了沒病”的基本道理。

但是, 物極必反, 入侵的病原菌不能太多, 毒力也不能太強, 否則便會弄巧成拙, 從“聯合軍事演習”變成真正的“大規模侵略戰爭”。 正如小麥所說, 防止“病從口入”也是對的。

看來, 凡事都要有個“度”, 不講衛生不好, 太講衛生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