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九枯牛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Jiǔ Gǔ Niú

【來源】為蓼科植物九枯牛的全草。 夏、秋季採收。

【原形態】直立草本。 莖有毛。 葉互生, 長橢圓形, 長8~15釐米, 寬3~3.5釐米, 先端漸尖, 基部闊楔形;托葉鞘狀膜質。 總狀花序, 呈圓錐花序式排列, 頂生;花序柄紅色, 有毛;苞片鞘狀, 紅褐色;花瓣5, 白色。

【生境分佈】生於水溝邊。

【性味】性溫, 味辛微甘。

【功能主治】通經, 治癆傷。

【附方】

①治月經不調(小腹脹痛):九枯牛三至五錢, 大馬蹄草三錢。 煎酒服。

②治癆傷:九枯牛一兩, 大血藤、小血藤各五錢。 泡酒服。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