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七招兒 輕松撂倒睡渣娃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 寶爸寶媽們有沒有發現, 寶寶的精力總是特別旺盛, 尤其到了睡前更是折騰來折騰去的, 不肯好好睡覺。 不少家長都跟寶寶上演過各種“睡前大戰”。
其實, 在兒童階段, 普遍存在睡眠問題, 且年齡越小睡眠問題發生率越高。 其中, 最常見的睡眠問題是入睡困難、晝夜節律紊亂和頻繁夜醒等。 據統計, 大約28%-40%的嬰兒存在著睡眠問題。
今天, 專家就為大家解讀一下寶寶的睡眠問題, 教你幾招, 幫“睡渣”寶寶盡快開啟“睡眠模式”。
“臥倒”20分鐘還精神 就叫入睡困難
一般而言, 入睡困難是指從嬰兒準備入睡到進入睡眠狀態時間超過20分鐘。
兒童睡眠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調整, 積累下來會對健康產生一系列影響。 睡眠問題影響生長激素分泌, 會影響孩子生長發育, 特別是身高的增長;睡眠問題影響孩子智力發育,
寶寶到底怎樣才算睡飽覺?
專家建議, 給寶寶優質睡眠, 請從0歲開始。 那么正常兒童的睡眠應該是什么樣子呢?
首先是睡眠時間:隨著年齡的增長, 兒童所需的睡眠時間越來越短, 那么, 我們的寶貝到底一天需要睡多長時間?2017年原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了《0-5歲兒童睡眠衛生指南》, 該指南建議:0-3個月嬰兒每天睡眠13-18個小時, 4-11個月嬰兒每天睡眠12-16小時, 1-2歲幼兒每天睡眠11-14小時, 3-5歲兒童每天睡眠10-13小時。
在這里,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 指南給的是一個范圍,
第二是睡眠節律:兒童睡眠的晝夜節律隨著年齡增長發生變化, 在3個月前, 特別是新生兒期, 寶寶餓了就醒, 飽了就睡, 多無明顯晝夜節律。 隨著年齡增長, 白天睡眠逐步減少, 夜間醒來次數減少, 到4-6個月的時候, 生物鐘開始建立, 多數寶寶夜間逐漸不再需要進食, 可以睡整宿覺了。 到一歲左右寶寶白天只需睡兩個小覺;四歲時, 只需在午后睡一個多小時即可, 有很多孩子甚至不需要午休。
太興奮 吃過飽 四大因素擾清夢
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寶寶不睡覺的幾種原因。
生理因素:由于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
進食過飽:古人云:“胃不合, 臥不安”。 有的媽媽不管寶寶餓不餓, 睡前總要給加餐點心, 導致寶寶感到不舒服, 影響睡眠質量。 醒后年輕的媽媽又立即用奶去安撫, 結果形成惡性循環。
環境因素:寶寶在睡覺時, 室內光線過強, 家人在看電視及大聲談話說笑均會干擾寶寶的正常睡眠。 或被子蓋得太厚太重,
興奮過度:有的寶寶白天或睡前游戲玩耍過度, 或聽了、看了驚險故事、電視, 常可造成幼兒入睡困難。
七個妙招兒 開啟寶寶“睡眠模式”
以下給家長們推薦七個方法, 陪伴寶寶安靜入睡。
1.日常活動量的增加
若寶寶在睡前精力充沛, 不愿早睡, 那么白天家長應有意識地增加他的活動量, 讓他玩得有點疲勞, 但在入睡前則應讓他靜下來, 不要過分興奮, 這樣就有利于入睡。 切記不要養成“黑白顛倒”的陋習。
溫馨提示:睡前不給嬰兒吃得過飽或過少, 以免因胃腸不適或饑餓而影響睡眠。
2.細心觀察了解寶寶
在寶寶有睡意的時候, 會發出相關的行為。
溫馨提示:當寶寶培養出自行入睡的習慣后, 即可更快獲得效果, 家長也可免除挫折感。 盡量將寶寶睡眠與家庭作息時間進行調整。
3.溫馨舒適的環境
室內光線要柔和:建議媽媽能利用明亮和昏暗的光線對比, 來使寶寶辨別醒著以及入睡的環境差別。 在午睡時, 可將窗簾拉上以減少光照程度, 晚上則將室內燈光關掉, 只留一盞小夜燈提供夜間使用即可。 為寶寶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 使其更好地進入睡眠狀態。
室溫保持在20℃左右是最為理想且舒適的溫度。 另外要提醒家長, 別讓寶寶穿著太多的衣物, 避免因為流汗所造成的不舒適,而使睡眠受到影響。
安靜的睡眠環境:在睡覺前的一小時,要盡量讓家中維持寧靜的氛圍,如果媽媽沒有一起入睡,更要降低聲響以免破壞寶寶的睡眠。不用在寶寶睡覺時,刻意創造絕對安靜的空間,以防養成小孩對雜音的敏感程度。
4.規律的養成
在寶寶睡前的一小時左右,即可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活動,比如:吃奶、刷牙、換穿睡衣、說床邊故事、聽音樂、說晚安等等動作,養成良好的規律,使寶寶自然而然培養入睡認知習慣。
5.舒緩的音樂和故事
播放舒緩的音樂或敘事性的內容相對平緩的故事,建議可以在孩子入睡以前,播放較為輕柔舒服的樂曲,營造愉悅的睡眠氣氛感。
多數的寶寶都會喜歡聽爸爸媽媽的聲音,特別是媽媽。所以在寶寶睡前,可以為他唱搖籃曲或者在耳邊輕語,使寶寶在充滿安全感的情境中入睡。
6.心愛物的陪伴
媽媽在培養寶寶自己入睡時,可選擇較為柔軟的、寶寶喜歡的、干凈衛生的玩偶或小被子當作寶寶的安撫替代物。
溫馨提示:假若太過于依賴某個物品,之后很有可能要再次面臨戒除依賴物品的相關問題。盡量不要養成習慣。
7.輕柔的安撫
寶寶需要的是媽媽的關懷,良好的親子關系對寶寶的心理有良好的幫助,但安撫方法要朝著協助寶寶慢慢習慣自己入睡的方向進行。
建議家長,在寶寶要入睡前或睡眠中醒來時,能利用緩慢且溫柔的辦法輕拍或者按摩寶寶的身體,有助于穩定其情緒,并且較為快速進入睡眠。
[ 責編:王卓 ] 避免因為流汗所造成的不舒適,而使睡眠受到影響。安靜的睡眠環境:在睡覺前的一小時,要盡量讓家中維持寧靜的氛圍,如果媽媽沒有一起入睡,更要降低聲響以免破壞寶寶的睡眠。不用在寶寶睡覺時,刻意創造絕對安靜的空間,以防養成小孩對雜音的敏感程度。
4.規律的養成
在寶寶睡前的一小時左右,即可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活動,比如:吃奶、刷牙、換穿睡衣、說床邊故事、聽音樂、說晚安等等動作,養成良好的規律,使寶寶自然而然培養入睡認知習慣。
5.舒緩的音樂和故事
播放舒緩的音樂或敘事性的內容相對平緩的故事,建議可以在孩子入睡以前,播放較為輕柔舒服的樂曲,營造愉悅的睡眠氣氛感。
多數的寶寶都會喜歡聽爸爸媽媽的聲音,特別是媽媽。所以在寶寶睡前,可以為他唱搖籃曲或者在耳邊輕語,使寶寶在充滿安全感的情境中入睡。
6.心愛物的陪伴
媽媽在培養寶寶自己入睡時,可選擇較為柔軟的、寶寶喜歡的、干凈衛生的玩偶或小被子當作寶寶的安撫替代物。
溫馨提示:假若太過于依賴某個物品,之后很有可能要再次面臨戒除依賴物品的相關問題。盡量不要養成習慣。
7.輕柔的安撫
寶寶需要的是媽媽的關懷,良好的親子關系對寶寶的心理有良好的幫助,但安撫方法要朝著協助寶寶慢慢習慣自己入睡的方向進行。
建議家長,在寶寶要入睡前或睡眠中醒來時,能利用緩慢且溫柔的辦法輕拍或者按摩寶寶的身體,有助于穩定其情緒,并且較為快速進入睡眠。
[ 責編:王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