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細胞偏低危害
大家并不知道什么是嗜酸性粒細胞, 其實嗜酸性粒細胞就是人體當中正常成熟的白細胞。 白細胞分為五類, 嗜酸性粒細胞就是其中之一。 在很多的健康檢查當中, 嗜酸性粒細胞數值的變動, 會說明很多健康問題。 嗜酸性粒細胞偏低, 說明患者正處于傷寒和燒傷等應激狀態。
人體中正常成熟的白細胞可以分為五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組成部分, 與其他粒細胞一樣來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具有殺傷細菌、寄生蟲的功能, 也是免疫反應和過敏反應過程中極為重要的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可以釋放顆粒中的內容物, 引起組織損傷, 促進炎癥進展。 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的數量表現為晝夜周期性波動。 清晨細胞數減少, 午夜時細胞數增多。 這種細胞數的周期性變化是與腎上腺皮質釋放糖皮質激素量的晝夜波動有關的。
臨床意義
1.增多
(1)變態反應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藥物過敏、過敏性紫癜等。
(2)寄生蟲感染如血吸蟲病、蛔蟲病、鉤蟲病等。
(3)某些皮膚病如濕疹、剝脫性皮炎、天皰瘡、銀屑病等。
(4)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嗜酸粒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嗜酸性粒細胞肉芽腫等。
(5)某些惡性腫瘤某些上皮系腫瘤如肺癌等。
(6)某些傳染病如猩紅熱等。
(7)其他風濕性疾病、腦腺垂體功能減低癥、腎上腺皮質功能減低癥、過敏性間質性腎炎等。
2.減少
傷寒和副傷寒患者;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大手術、燒傷等應激狀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