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旅游

夏季應如何預防陰暑

盛夏酷暑, 氣候炎熱潮濕, 假若身體虛弱, 抗病能力低下, 對炎熱的氣候不能很好適應, 體溫調節中樞發生紊亂, 散熱機能發生障礙,

則易發生中暑, 中醫謂之“傷暑”。

傷暑有陰、陽之分, “動而得之者為陽暑”, 我們平時所指的中暑大多指此。 患者多在烈日下勞作, 或長途行走, 或因在高溫、通風不良、濕度較高的環境下長時間勞作所引發。 這種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 但由於近代人們生活、生產和保健條件的改善, 人們也重視預防, 所以, 在現實生活中, 發生的病例並不多。

而“陰暑”是夏日過於避熱貪涼引起, 即所謂“靜而得之者為陰暑”。 由於夏季暑熱濕盛, 人們毛孔開張、腠理疏鬆, 人們睡眠、午休和納涼之時, 若過於避熱趨涼, 如夜間露宿室外, 或坐臥于陰寒潮濕之地, 或在樹陰下、水亭中、陽臺上乘涼時間過長, 或運動勞作後立即用冷水澆頭沖身, 或立即快速飲進大量冷開水或冰鎮飲料,

或睡眠時被電扇強風對吹, 均可導致風、寒、濕邪侵襲機體而引發“陰暑”。 出現身熱頭痛、無汗惡寒、關節酸痛、腹痛腹瀉等症。 正如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嶽指出:“陰暑者, 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陰暑。 ”特別是老人、兒童、孕產婦、體弱及患有宿疾者, 容易誘發此症, 尤應加強防護, 不可過於避熱貪涼, 避免寒濕侵襲而引發“陰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