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什麼 冬至各地有什麼習俗
寧夏人冬至吃什麼
冬至吃“頭腦”銀川有個習俗, 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 銀川老百姓冬至這一天給羊肉粉湯叫了個古怪的名字——“頭腦”。 五更天當家的早早地忙活起來, 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淨、熬湯, 熬好後將蘑菇撈出;羊肉丁下鍋烹炒, 水汽炒幹後放薑、蔥、蒜、辣椒面翻炒, 入味後將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 然後用醋一醃(清除野蘑菇的毒味), 再放入調和面、精鹽、醬油;肉爛以後放木耳、金針(黃花菜)略炒, 將清好的蘑菇湯加入, 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 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
重慶人冬至吃什麼
重慶人有冬至吃狗肉的習俗。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 相傳, 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 覺得味道特別鮮美,
蘇州人冬至吃什麼
吃餛飩憶西施。 由於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 吳國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後裔, 曾承襲周代曆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 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 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單”更是考究, 延續著淵遠的吳地風情, 形成了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獨特意義。 在古城蘇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內, 冬釀酒堆得像座“小山”。 一年只釀造一次的冬釀酒, 桂花香鬱、甘甜爽口。 蘇州自古有句俗話, 冬至不喝冬釀酒是要凍一夜的。
杭州人冬至什麼
吃年糕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 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 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 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 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 冬至吃年糕, 年年長高, 圖個吉利。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 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 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 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
臺灣人冬至吃什麼
在我國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 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 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 用以祭祖, 以示不忘老祖宗。 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 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 一一祭拜祖先, 俗稱“祭祖”。 祭典之後, 還會大擺宴席, 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 大家開懷暢飲, 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 稱之為“食祖。 ”冬至節 祖先, 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 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潮汕人冬至吃什麼
吃甜丸:此習俗幾乎普及整個潮汕地區, 但這個習俗還包含著一個有趣的陋俗:人們在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後, 拿出一些貼在自家的門頂、屋樑、米缸等處。
此外, 南瓜餅、蘿蔔、紅豆糯米飯、九層糕、搓丸等也是各地人冬至餐桌上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