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吸氧保健沒那麼玄

名詞解釋:

氧療, 是利用補給氧氣改善人體的生理、生化內環境, 促進代謝過程的良性迴圈, 以達到治療疾病、緩解症狀、促進康復和預防病變、增進健康的目的。

社區醫院內, 一些老年人三三兩兩地坐在巨大的氧氣罐旁邊, 頭微微後仰, 倚靠在牆上, 雙眼輕閉, 神態安詳, 絲毫看不出痛苦的表情。 但鼻子上卻或插著吸氧導管, 或罩著吸氧面罩。 10幾分鐘後, 老人們自行拿下吸氧設備, 一臉輕鬆的模樣。 這是記者在社區醫院經常見到的場景。 這些吸氧的老年人, 實際身體都很健康, 而之所以來吸氧, 不過是認為吸氧可以緩解疲勞,

保持身體健康。

趙本山最終還是因身體原因缺席了龍年春晚, 而在此之前, 趙本山邊吸氧邊排練的報導也多次見諸報端。 吸氧到底有何功效?吸氧保健是否名副其實?其實, “健康人吸氧並無特殊益處”, 專家如是說。

■缺——得病致缺氧, 缺氧會致病

缺氧與致病可謂互為因果。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主任白春學教授說, 空氣中的氧氣占了21%左右, 對於健康的人, 空氣中的氧氣完全可以滿足機體的需求。 但呼吸不暢導致的攝氧量不足會導致機體缺氧;另外, 心臟、血管出現問題導致供血不足時也會導致機體缺氧。

上述疾病會導致缺氧, 而缺氧也會引發其他器官疾病。

海軍總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馮華松說,

長期慢性缺氧會影響機體的新陳代謝狀況, 使大腦、心臟、肺部、胃腸道甚至腎臟等各器官各系統出現問題。 最常見的缺氧症狀是頭暈、頭痛的現象。 缺氧不但會加重原有的心臟疾患, 還會誘發心絞痛。

■補——健康不吸氧, 補氧需對症

出現缺氧時需要增加攝氧濃度來對疾病進行治療或輔助治療。 根據患者所得疾病的嚴重及急迫程度, 可以選擇在醫院氧療或家中氧療, 目標是保證動脈血血氧分壓在60mmHg, 或者動脈血氧飽和度90%。

急性的疾病, 比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或病人需要搶救時, 需要在醫院進行常壓氧療。 這類病人通常需要用面罩吸氧, 氧氣損失較少, 利用率較高。 不能保證動脈血血氧分壓在60mmHg時, 需要建立人工氣道經機械通氣給氧。

另一類是通過吸氧就能緩解症狀的慢性疾病, 此類病人可以在家裡氧療, 氧氣的流量維持在每分鐘2~3升, 吸到身體不適感消失, 動脈血氧飽和度達90%即可。

■辨——是否要吸氧, 看准倆指標

“健康人群不需要吸氧”, 專家一致認為。 像記者看到那些通過吸氧來進行保健的老年人, 每天吸幾分鐘氧沒有什麼保健作用。 倒有可能由於公用氧氣面罩或吸氧導管沒有消毒乾淨導致感染病的風險增高。 白春學解釋, 正常人可以通過機體自身的代償機制補充活動所增加氧消耗量。 只有病人, 機體不能代償時才需要吸氧緩解缺氧的症狀。

有兩個指標可以判斷是否需要吸氧, 一是抽血查看動脈血氧分壓, 正常情況下成年人的動脈血氧分壓在80~100mmHg,

如果動脈血氧分壓低於60mmHg就已達到呼吸衰竭的程度, 需要及時吸氧。 另一個指標是通過儀器測量動脈血氧飽和度, 如果血氧飽和度低於90%, 則需要進行吸氧治療。

※連結:

特殊的氧療

高壓氧是一種特殊的氧療, 即在超過一個大氣壓的環境中呼吸純氧。 而普通的吸氧則是在一個大氣壓的環境下, 吸入的也不是純氧, 氧氣的濃度小沒有高壓氧的效果好。 高壓氧可針對血管性頭痛、腦出血、一氧化碳中毒等進行有效治療。

吸氧三誤區

吸氧會引起中毒長時間吸入高濃度氧氣就有可能發生氧中毒。 但一般在家裡進行吸氧很難達到高濃度吸氧, 因此不要擔心會發生氧中毒。

吸氧會產生依賴性丁建章強調,

氧氣不是藥物, 吸氧可以治療或緩解缺氧症狀, 不會產生依賴性。

森林氧吧氧濃度高森林被譽為天然氧吧, 有些人在森林中走走會倍感身心舒暢, 認為其中氧氣的濃度高。 其實, 這是有氧運動促進機體血液迴圈的原因, 使身體輕鬆。 另外, 還與環境中的氧負離子濃度高有關, 但不能增加空氣中的氧濃度, 也不能改善人體的缺氧狀況。

居家吸氧如何做?

丁建章說, 家用吸氧設備一般有三種:氧氣瓶、氧氣袋和制氧機。 對於患者比較方便的要屬制氧機, 體積較小、使用便捷。 氧氣瓶的氧濃度較高, 但不方便攜帶。 一個氧氣袋儲氧量為40升左右, 可用時間有限, 更適合轉運病人或臨時用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