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常山丸的功效與作用

眾所周知常山丸是一種中藥方劑, 可是大家對於常山丸的功效瞭解多少呢?常山丸到底應該怎麼吃呢?想知道這些的話, 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 常山2兩, 赤茯苓(去黑皮)2兩, 黃芩(去黑心)2兩, 香豉(炒幹)2合。

【制法】 上為末, 以粟米飯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溫瘧發熱, 身背皆黃, 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 溫酒送下, 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七

【處方】 常山(別搗)1兩, 桃仁(取陳者, 去雙仁, 炒, 和皮搗)1兩, 鉛丹8錢(細研), 豉1合(炒令煙盡, 手撚可碎, 攤冷別搗)。

【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心瘧、肺瘧心驚。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 雞鳴時空心酒送下;欲發時再服15丸。 其日不得梳洗, 發過方可飲食。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六

【處方】 常山(細銼)3分, 烏梅肉(炒)半兩, 甘草(炙, 銼)半兩, 鱉甲(去裙襴, 醋浸炙)半兩, 萎蕤半兩, 石膏(碎)1兩, 知母(焙)3分, 蜀漆葉3分, 白薇3分, 升麻3分, 地骨皮3分, 麥門冬(去心, 焙)3分, 豉(炒)1合。

【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勞瘧, 積勞寒熱。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 空腹米飲送下;未發前再服, 漸加丸數。 以愈為度。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五

【處方】 常山(銼)3分, 烏梅肉(炒)3分, 豉(炒)3分, 天靈蓋(酥炙黃)3分, 丹砂(研)半兩, 知母(切焙)半兩, 蜀漆半兩。

【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溫瘧。

【用法用量】 每日未發前空腹以溫酒送下20丸, 漸加至30丸, 日3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四

【別名】 桃仁常山丸、桃仁丸

【處方】 常山、豉(熬)、桃仁(去皮尖, 熬)各等分。

【制法】 上藥各為末。 先以豉和桃仁搗如泥, 然後下常山末細攪,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瘴瘧。

【用法用量】 桃仁常山丸(原書同卷)、桃仁丸(《聖惠》卷五十二)。

【注意】 忌生蔥、生菜。

【摘錄】 《外台》卷五引《近效方》

【處方】 常山6分, 烏梅肉(熬)6分, 豉6分, 天靈蓋(燒)6分, 知母4分, 朱砂4分, 蜀漆4分, 大黃4分。

【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溫瘧。

【用法用量】 空肚以溫酒送下20-30丸, 日3服, 未發前服。 不吐則利。

【注意】 忌生蔥、生菜、生血等物。

【摘錄】 《外台》卷五引《廣濟方》

【處方】 常山4分, 青木香4分(南者), 蜀漆1分, 牡蠣2分(煆), 大黃2分, 烏梅肉1分(熬), 丹砂2分(研), 豉2分(熬), 知母2分, 鱉甲2分(炙), 麻黃1分(去節)。

【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瘧疾。

【用法用量】 未發前粥飲服5丸訖, 微吐後, 須臾任食, 至欲發更服10丸。

【注意】 忌莧菜、生血物、生蔥、生菜、油膩。

【摘錄】 《外台》卷五引《延年秘錄》

【處方】 常山3兩, 黃連3兩, 豉(熬)3兩, 附子2兩(炮)。

【制法】 上為末, 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瘴瘧。

【用法用量】 發前空腹服4丸, 欲發更服3丸, 飲下之。

【注意】 服藥後至過發時, 勿吃食;勿雜食豬肉魚肥膩及生冷生蔥、生菜。

【摘錄】 方出《肘後方》卷三, 名見《外台》卷五

像常山丸之類的這些中藥的方劑都是把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後再經過反復的療效驗證其可行性後才會運用的, 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但如果出現什麼不適, 一定要即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