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治中耳炎的藥有哪些

中耳炎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種疾病, 中國有句古話, 叫做耳聽八方, 這充分說明了耳朵對我們的嚴重性, 但是生活中不注意用耳衛生, 或者是上了年紀之後, 就比較容易導致中耳炎這種狀況, 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 治中耳炎的藥都有哪些?希望以下的資訊能夠對您有所説明。

抗生素或其他合成抗菌藥

急性期可用如頭孢拉定0.5g,4次/d;氧氟沙星0.1-0.2g,3-4次/d.小兒可用氨苄西林50-150mg/kg.d, 給以:或羥氨苄西林口服, 0.15g,3次/d, 第3代頭孢菌素頭孢美特酯0.25g-0.5g/次, 2次/d, 小兒10mg/kg,2次/d.對流感嗜血桿菌, 肺炎鏈球菌等致病菌抗菌作用較強, 可用於對其他抗菌藥物不敏感者。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地塞米松或潑尼松等口服, 作短期治療。

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分泌性中耳炎屬“風聾”、“耳脹耳閉”、“耳脹痛”、“耳痹”的範疇。 其病機多為風邪侵襲, 經氣痞塞, 或痰濕濁邪, 上聚耳竅或邪毒滯留, 氣血瘀阻。 其辨證施治的要點是:

1、風邪滯竅:感冒之後自覺耳內脹悶或微痛, 耳鳴及聽力減退, 自聲增強, 鼓膜內陷, 色紅腫脹或見液平面。 伴發熱惡風, 鼻塞流涕等。 治宜疏風散邪, 行氣宣痞。 方用銀翹散合通氣散:金銀花20g, 連翹12g, 桔梗10g, 薄荷10g, 淡竹葉10g, 荊芥10g, 淡豆豉10g, 牛蒡子15g, 蘆根10g, 川芎15g, 柴胡20g, 香附10g.鼻塞重者加辛夷、蒼耳子各10g;耳脹閉甚者加藿香、菖蒲各10g;若鼓室內有積液者, 可加木通、澤瀉各10g.若為風寒雍遏肺經, 全身惡寒重, 發熱輕, 鼻塞, 流清涕, 耳內悶脹, 聽力下降;舌淡紅, 苔薄白, 脈浮數。 治宜宣肺散寒通竅。 方用三拗湯合蒼耳子散加減:麻黃10g, 杏仁10g, 蒼耳子10g, 辛夷10g , 白芷10g, 薄荷10g, 荊芥10g, 防風10g, 甘草3g;水煎內服。

2、痰濕聚耳:耳內脹悶閉塞感較重, 聽力下降, 自聲增強, 搖頭時耳內有水響聲。

檢查見鼓膜有弧形水平線或鼓膜外凸。 全身多有頭重頭暈, 倦怠乏力, 口淡腹滿;舌淡苔膩, 脈濡或滑。 宜健脾升清, 利濕通竅。 方用補中益氣湯合五苓散加減:黃芪30g, 黨參15g, 白術10g, 柴胡10g, 當歸10g, 陳皮12g, 辛夷12g, 茯苓15g, 澤瀉15g, 石菖蒲10g, 車前子15g, 葛根20g, 木通10g;水煎內服。

3、氣血瘀絡:耳內有閉塞感, 聽力減退, 耳鳴漸起, 日久不愈。 鼓膜內陷明顯, 或有增厚, 鈣質沉著, 粘連萎縮;舌質暗紅, 脈澀。 治宜活血通絡, 聰耳開竅。 方用補陽還五湯加減:黃芪30g , 當歸12g, 川芎10g, 桃仁10g, 紅花10g, 全蠍12g, 地龍12g, 黃精15g, 葛根15g, 絲瓜絡 15g, 路路通15g.若兼有頭暈, 腰膝酸軟, 為腎精虛弱, 可加用六味地黃丸或耳聾左慈丸, 內服。

以上就是治中耳炎的藥物, 當然要根據自己的病情來選擇和判斷, 雖然比較緩慢, 但是對我們的身體的副作用會大大的降低,

而且治療效果也很好, 中耳炎會導致風聾, 耳朵脹痛等多種狀況, 所以不要盲目的選擇藥物, 要根據自己的病情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