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淩霄花散的功效與作用

面對著醫學的多元素發展, 對於疾病的治療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實施手段, 其實, 中藥方劑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 因為其副作用小, 藥材種類也很多, 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薦。 下面來看一下淩霄花散。

【處方】 淩霄花15克 當歸30克(銼, 微炒)木香30克 沒藥30克 桂心15克 赤芍藥15克

【制法】 上藥搗細羅為散。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 行氣散寒。 治婦人久積風冷, 氣血不調, 小腹癘刺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克, 不計時候, 以熱酒調下。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一

【處方】 淩霄花7.5克 硇砂 桃仁(另研)玄胡索 紅花 當歸 宮桂(去皮)各3克 紅娘子11個 血竭 紫河車 赤芍藥 山梔子仁 沒藥 地骨皮 五加皮 牡丹皮 甘草各60克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破瘀消症。 治瘀血內結, 血瘕血塊;及產後惡露不盡, 兒枕疼痛, 瘀血積聚, 漸成勞瘵。

【用法用量】 每服6克, 空腹時用溫酒調服。

【注意】 方中紅娘子、硇砂有一定的毒性與刺激性, 故對素有胃痛者宜禁用。

【備註】 本方所治之證, 屬於瘀血內結而成。 方中淩霄花善行血分, 散瘀消症, 桃仁、紅花、當歸、赤芍藥活血化瘀;硇砂消積軟堅, 破瘀散結;紅娘子通瘀破結, 《本草衍義》稱其“行瘀血月閉”, 玄胡索、沒藥、血竭行氣活血, 並能定痛, 官桂、五加皮溫通血脈, 散寒行瘀;紫河車養營血, 益精氣;地骨皮、丹皮、山梔退伏熱, 除骨蒸;甘草和中益氣, 調和諸藥。 配合成方, 攻補兼施,

寒熱並用, 既能治標, 亦兼顧本。

【摘錄】 《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處方】 淩霄花 黃連 白礬各7.5克 雄黃 天南星 羊蹄根各15克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清熱燥濕, 解毒殺蟲。 治風濕兼熱, 致生諸癬, 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 用生薑汁調藥, 抓破患處, 以藥塗之。 如癬不癢, 只用清油調藥, 立效。

【摘錄】 《證治準繩·瘍醫》卷五

【處方】 淩霄花1分, 白礬1分(別研), 雄黃半錢(別研), 天南星半兩, 黃連(去須)2錢, 羊蹄根(焙乾)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風濕挾熱, 皮膚生癬, 久不愈。

【用法用量】 抓破, 用生薑汁調藥擦之;如癬不癢, 只用油調擦。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處方】 淩霄花、山梔子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酒皶鼻。

【用法用量】 每服2錢, 食後茶湯調下, 每日2次。

【臨床應用】 酒皶鼻;臨川曾景仁嘗苦此疾,

一日得此方於都下一異人, 不三次遂去根本。

【摘錄】 《百一》卷九, 名見《普濟方》卷五十七

【處方】 淩霄花1分, 牡丹皮2兩, 山梔子仁2兩, 赤芍藥2兩, 紫河車2兩, 血竭2兩, 沒藥2兩, 硇砂2兩, 地骨皮2兩, 五加皮2兩, 甘草2兩, 紅娘子11個, 桃仁1兩, 紅花1兩, 桂心1兩, 延胡索1兩, 當歸1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婦人血瘕、血決及產後穢露不盡, 兒枕急痛, 積聚疼痛, 漸成勞瘦。

【用法用量】 每服1錢, 溫酒調下。

【摘錄】 《婦人良方》卷二十

【處方】 淩霄花半兩, 當歸1兩(銼, 微炒), 木香1兩, 沒藥1兩, 桂心半兩, 赤芍藥。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婦人久積風冷, 氣血不調, 小腹(疒丂)刺疼痛。

【用法用量】 方中赤芍藥用量原缺。

【摘錄】 《聖惠》卷七十一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於淩霄花散的作用資料,

希望對有需要的人有説明。 淩霄花散的作用是比較多的, 只有多瞭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將它的作用發揮出來, 所以說在生活中應該要多去認識一些疾病和藥材, 這樣對自己是挺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