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惡寒與畏寒的區別

惡寒與畏寒都是中醫上的專業名詞, 由於兩者都帶有一個寒字, 其臨床表現也有一些相似之處, 因而很多人都弄不清兩者的具體區別在哪裡。 我們說, 如果患者總覺得怕冷, 而且多添加衣被後仍然感到周身寒冷, 這種情況應該就屬於惡寒的表徵。 臨床上, 發熱、頭疼、脈浮等症狀也常與惡寒同時出現。

一、畏寒與惡寒的定義區別

畏寒定義:自覺怕冷, 加衣被或近火取暖, 採取保暖措施, 身體發冷的感覺可以緩解的表現。

惡寒定義:感覺怕冷, 雖加衣覆被, 採取保暖措施, 身體發冷的感覺仍不能緩解的表現。

二、畏寒與惡寒的鑒別斷定

惡寒和畏寒都是怕冷, 但它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產生的機理和表現有所不同。

惡寒加衣被、取暖不緩解, 得溫而不減, 屬外感, 是外邪鬱閉毛孔, 衛陽不能達于肌表溫分肉所致, 惡寒發熱為表證, 邪與正氣來相爭;寒多熱少多風寒, 寒少熱多為風溫。 而畏寒時加衣被、近火可緩解, 得溫則緩, 屬內傷。 為自身陽虛, 失于溫煦所致。

三、畏寒形成的原因

1.中醫上講, 畏寒的形成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寒邪內侵, 或飲食生冷, 導致陰寒內盛, 阻遏陽氣, 機體失于溫煦而畏寒;二是臟腑陽氣虛衰,

無力溫煦機體而畏寒, 此為虛寒證。 如心陽虛、脾陽虛、腎陽虛等, 皆以畏寒為主要表現之一。

2.西醫上講, 缺鐵的人由於血紅素較少, 影響了血液的攜氧能力, 導致組織能量代謝發生障礙, 人會因產生的熱量不足而感到異常寒冷。 血壓低的人末梢血液迴圈不足,

人體組織同樣得不到足夠的氧和能量, 也會畏寒。

四、惡寒形成的病因

惡寒為外感表證的主要症狀。 外感病初起, 外邪侵襲, 正邪交爭, 郁遏陽分, 使衛陽之氣不能外達, 肌表失于溫煦而惡寒;此時雖加衣近火, 仍不能使外邪祛除, 邪氣鬱遏不解, 故不能使肌體之陽氣宣達於表, 因而得溫怕冷感卻無明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