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不簽字耽誤事 交通狀況差最耗時
對很多人而言, 時間就是金錢;但對心臟病人, 特別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而言, 時間則意味著生命。 在這條生死通道上, 搶救時間快一秒, 就可能挽救一條鮮活的生命。 但令人擔憂的是, 我國急性心梗救治時間卻比國際提倡的標準至少晚了30分鐘。
時間多浪費在家屬簽字上了
中國每年有100萬人死於心梗, 大約每30秒就有一人因此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的潛在威脅之大, 不僅在於它常常發作得毫無預警, 還在於它對救治時間的要求極為苛刻, 一旦耽擱過久, 就會導致心肌壞死, 損傷心臟功能, 甚至出現猝死。
但我國目前的情況是:2008年, 對北京各醫院調查的資料顯示, 患者從進醫院到實施手術搶救的平均需時138分鐘, 僅19%的病人能在90分鐘內獲治。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最新調查結果稍好, 平均時間是118.6分鐘, 但離國際標準還差近30分鐘。
對此,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主任楊新春教授表示, 雖然在院內治療中,
楊新春介紹, 技術上目前我們已經與國際接軌, 特別是在已經建立心臟病急救“綠色通道”的醫院中。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張健說, 醫院從接到病人, 到會診, 並做出方案, 一般不超過60分鐘。 但在與患者溝通、並征得家屬同意的過程中, 卻浪費了很多時間。 朝陽醫院所做的一次調查顯示, 病人及家屬在商量是否進行手術上, 就平均花費了近30分鐘。 等待家屬簽字已經成為拖延搶救時間的主要因素。
張健認為, 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很多人對心梗的不瞭解, 不知道每延遲一分鐘,
利用好急救車才能救命
在心梗病人的院內急救時間上, 很多西方國家也未必能完全達標。 美國國家心梗註冊研究顯示, 在接受介入治療的患者中, 僅35%能達到指南要求, 即使在執行最好的醫院, 也僅一半案例達標。 但在院外急救方面, 我們相差更遠。 這主要源於一下幾個原因:
家屬不知道呼叫救護車。 楊新春說, 由於病人和家屬對心梗瞭解太少, 常在出現症狀後, 不知道要去醫院, 也不知道要找救護車。 調查發現, 很多人不願意打120或999, 是因為不懂急救車不僅是交通工具, 還是院外急救的重要環節。
急救車出行難。 急救車和急救人員數量的不足以及交通擁堵,
裝備跟不上。 美國很多救護車安置了心電圖設備, 可以在前往醫院的路上進行心電監測, 並將結果傳至醫院。 美國心臟病學院學會主席詹姆斯·多夫教授透露, 目前美國已有28.5%的心梗患者受益于院前心電圖檢查。 但在我國, 由於整個醫療資訊網路不發達,
急救“提速”, 科普先行
說到底, 提高心臟急救速度, 不僅要靠醫院, 還需要急救中心, 以及患者三方的共同努力。 楊新春認為, 開通心臟病急救“綠色通道”、優化科室之間協調配合、簡化就醫流程、醫生全天候待命, 都可以縮短院內的短診療時間。 要提高救護車到達的速度, 除了充實急救隊伍外, 交管部門以及全社會的配合都必不可少, 例如時刻保證應急車道暢通。 更重要的是, 做好科普宣傳減少無謂的時間浪費。
瞭解心肌梗死的症狀。 美國急救醫師學會會長尼克·尤瑞裡斯博士表示,
撥打急救電話要清晰簡練。 北京急救中心調度指揮中心副主任魯強表示, 地址、簡要病情、聯繫方式是最重要的, 務必等接線員詢問完資訊再掛電話。
學會簡單急救措施。 當出現心臟病症狀時, 應讓患者躺平, 並抬高下巴保證呼吸通暢。 確認是心臟病發作的, 可服用阿司匹林減緩血栓形成;必要時, 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復蘇。
聽從醫生的建議。在緊急關頭,要相信醫生的判斷是以病人利益為出發點的,與其在猶豫不決中讓病情惡化,不如到手術室搏一把。▲
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復蘇。聽從醫生的建議。在緊急關頭,要相信醫生的判斷是以病人利益為出發點的,與其在猶豫不決中讓病情惡化,不如到手術室搏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