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刮痧

怎么把握刮痧的刺激度

很多人以為刮痧一定是感覺到疼痛難忍、刮得“慘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 其實這是錯誤觀點, 刮痧并非愈痛愈有效, 也不是刮得又黑又紫才好。 其實, 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現微紅色或紫紅色就可以停止。 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當, 片面追求出痧的顏色, 不僅無效, 還可以造成皮肉損傷。

據介紹, 刮痧的相對適應癥主要有:感冒、發燒、中暑、頭痛、腸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勞損、肌肉痙攣、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癥。

刮痧要注意掌握刺激度

中醫專家說刮痧療法和針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樣的, 都是對人體的穴位進行刺激,

只不過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

“所以病人在刮痧過程中也可能出現不適癥狀。 此時, 應迅速停止刮痧, 讓患者平臥, 并喝點溫開水或溫糖水, 休息片刻, 很快會好轉, 若不奏效, 可迅速用刮痧板刮拭患者百會穴、人中穴、內關穴、足三里穴、涌泉穴急救。 ”專家介紹說。

原來, 刮痧過程中可能和針灸一樣, 有可能像暈針一樣出現“暈刮”。 “暈刮”出現的癥狀為頭暈, 面色蒼白、心慌、出冷汗、四肢發冷, 惡心欲吐或頭暈等。

專家表示, 為預防刮痧出現意外, 醫生要特別注意掌握好刺激度, 即病人所能夠承受的強度和力度。 另外, 醫生應做好預防措施和把握好刮痧的禁忌癥:空腹、過度疲勞患者忌刮;身體瘦弱、皮膚失去彈力者;施治局部癰腫、瘡瘍、潰爛或腫瘤患者;患有心臟病,

水腫的病人;血友病、出血性、出血性紫癜和其他出血疾患者則不能進行刮痧治療。 低血壓、低血糖、過度虛弱和神經緊張特別怕痛的患者需要輕刮。

另外, 由于刮痧多少對皮膚存在一定的損傷, 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過一段時間, 一般為五至七天左右, 再進行第二次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