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嚇尿了!吃餃子居然也會踩到“雷”

餃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食, 蓬年過節都要吃。 餃子也是營養師非常推薦的一種食物多樣、營養均衡食品, 它可以包含“膳食寶塔”中全部五層的食物。 可是這樣的美食對於一些人來說, 吃不對也會引爆致病的“雷區”。

餃子起源于東漢時期, 為醫聖張仲景首創。 當時餃子是藥用, 張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 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 因此也就有了“冬至吃餃子, 不凍耳朵”的說法。

其實藥用的根本還是在餡料上, 而不同的人群吃錯了餡料不但不治病, 還會致病。

胃病患者不宜吃韭菜餡的餃子。

胃病患者吃了韭菜餡的餃子後會明顯產生反酸、燒心、打嗝等症狀。 這是因為韭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 大量的膳食纖維會影響消化、促使胃酸分泌, 使我們的胃產生不良反應。 所以胃病患者、胃酸過多的人最好不吃韭菜餡的餃子。

可以用膳食纖維含量低的食材做餡料, 比如茴香。 茴香含有茴香油, 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 幫助我們消化。 茴香中還含有鈣、β-胡蘿蔔素, 可以補鈣、還有利於視力。

“三高”人群不宜吃飯店賣的鮁魚餡餃子。

鮁魚本身蛋白質含量豐富, 脂肪含量低, 還是不飽和脂肪酸,

對心腦血管有保護作用。 但是飯店中的鮁魚餡為了吃起來更香, 餡料中加了很多豬油。

豬油比豬肉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更高, 因為是純飽和脂肪, 所以對人體的損害要比豬肉大的多, 直接破壞我們的血管。 所以“三高”人群不要吃飯店賣的鮁魚餡餃子吃。 所以錯不在鮁魚, 而在豬油。

“三高”人群在家做鮁魚餡餃子, 可以不用豬油來拌餡, 換成橄欖油、茶油等含單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植物油, 可以保護我們的心腦血管健康。 但是俗話說“無肉不香”, 缺了脂肪就不美味了, 我們可以放些雞蛋, 可以讓鮁魚餡變的更嫩滑。

對於“三高”人群建議吃香菇雞肉餡的餃子。 香菇裡含有香菇多糖、膳食纖維還有豐富的鉀, 這些都是對於身體有利的營養素, 可以降血壓、降血脂、延緩餐後血糖上升。

雞肉屬於白肉, 蛋白質含量高, 而且氨基酸的種類齊全, 脂肪含量低。 香菇雞肉餡特別適合“三高”人群吃, 如果嫌雞胸脯肉脂肪太少不好吃, 可以用雞腿肉味道也不錯。

因此, 餃子沒有錯, 錯在餡料。 如上所述, 香菇對“三高”人群來講是非常好的餡料, 可是對於痛風患者來說就是致病的“地雷”。 所以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普通健康人可以吃任何餡料的餃子。 只是提醒朋友們, 餡料不要太葷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