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老年人出現八種情況要及時補水

大家或許經常聽說阿爾茨海默病這個名詞, 但這種病是怎麼得名的卻不甚瞭解。 1906年一位元德國精神科醫生首次報導了老年性癡呆病例, 由此, 這類病例逐漸為醫學界所認識, 此後, 老年性癡呆即以這位醫生的姓名得以命名——阿爾茨海默病。 癡呆是老年人的常見疾病,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 癡呆的絕對人數增多, 對人類將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 因此癡呆是21世紀全球性挑戰。

老年性癡呆有多種原因, 患者表現為全面性癡呆, 即記憶、理解、推理、判斷、抽象、概括、計算、語言、操作以及性格等均發生衰退, 有的還出現精神症狀,

最終不能獨立生活, 是目前一個世界性難題。

由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程進展緩慢, 症狀在各個時期的表現會差別很大。 因此, 盡可能多地瞭解疾病是幫助患者自己和病人的最好辦法之一。

而且, 目前發現有些早期症狀能通過藥物治療得到緩解, 因此, 首先應瞭解癡呆的早期表現。 很遺憾的是, 很多人尚未認識到這些症狀意味著不正常, 他們可能會錯誤地認為, 這種行為是正常衰老過程的正常表現, 而不認為是一種病態的表現。 另一種情況是, 這些症狀可能逐漸進展, 很長時間未能引起他人注意。 有時, 人們即使知道是病態表現, 也拒絕採取任何措施。

事實上, 認識到這些症狀, 就應該去找醫生,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醫生才可能對病人的情況做出準確診斷, 況且有時有些症狀還是可逆的。 另一方面, 即使被診斷為癡呆, 也並非無計可施, 除了及時採取藥物治療外, 家屬和照料者還可以向醫生或有關組織(如醫患聯誼會)尋求幫助, 學習如何照顧癡呆患者, 瞭解如何提高護理品質。

大家需要認識到, 除了近記憶喪失影響工作能力、難以勝任家務、語言問題、時間和地點定向力障礙、判斷力變差或下降、抽象思維障礙、將東西放錯地方、情緒或行為改變、人格改變等等, 主動性喪失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正常人有時也會對家務、工作活動和社會義務感到厭倦, 但大多數人能在經過一段時間調整之後很快恢復工作主動性。

而癡呆患者表現得極為被動, 需要不斷提示或督促才能參與活動, 經常終日無所事事, 在家無目的地晃來晃去。

目前, 儘管還不十分清楚發生老年性癡呆的根本原因。 但適當照料和正確的藥物治療, 將能夠幫助患者減少痛苦, 生活得較為舒適。

今年正值阿爾茨海默病命名百年, 為進一步普及疾病知識, 促進患者和照料者的生活品質, 本周日上午8:30—11:30在中山公園五色土, 北京協和醫院聯合解放軍總醫院、北大醫院、北大六院、安定醫院、宣武醫院、北醫三院、天壇醫院、北京醫院、友誼醫院、回龍觀醫院等11家醫院的20多名專家舉辦義診活動, 還有專家講座、科普宣傳長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