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怎么用黃連抗菌治病呢?

四川產區每年都要進貢給宮廷。 清代, 黃連曾“運售出洋, 歲值數萬”, 遠去日本、朝鮮等國, 因其根呈連珠狀而又色黃, 故名“黃連”。 并以條肥壯、連珠形、質堅實、斷面黃色、無殘莖及須根者為佳。

黃連主產于四川的洪雅、石柱、雅安、峨眉等地, 并有川連、雅連、雞爪連等別名。 中醫認為其性味苦寒、無毒, 具有瀉火解毒、清熱燥濕、清心除煩、止吐殺蟲的功效。 廣泛用于高熱、時行熱毒、口瘡、癰疽、燒燙傷等各種濕熱證、熱證、寒熱錯雜的證候和各種血證。

歷代的醫藥家都對黃連有很高的評價。 如南朝陶弘景曾有“久服長生”之說。

明代的《本草經疏》上說:“黃連為病酒之仙藥, 滯下之神草。 久經所至, 各有殊功。 ”黃連療效卓著, 在唐代《千金要方》、《外臺秘要》兩書中, 有黃連的方劑多達260余種。 黃連通過用酒炮制后, 能引藥上行, 清頭目之火;用生姜汁制, 可清胃熱、止嘔;用豬膽汁制, 則能瀉肝膽實火。 黃連在臨床應用尚有不少單驗方, 現介紹幾則如下:

治細菌性痢疾 黃連研粉每次口服0.4克~1克、每日3次(可裝入膠囊口服)。

治小兒吐乳 黃連、清半夏各6克, 同研細末, 分為100份, 1日3次, 每次1份。 溫水服。

治療濕證、火燙傷 黃連研細末以1:3的比例調入芝麻油內外搽, 每日3次。

治療癰疽腫毒 用黃連、檳榔各15克研細末以雞蛋清調, 外搽, 1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