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小兒厭食症的7食療偏方
小兒厭食症偏方
1、飯鍋巴蓮子
【功能主治】健脾醒胃, 消食導滯。 主治小兒厭食。
【偏方組成】飯鍋巴、面鍋巴各154克, 淮山藥15克, 蓮子、薏苡仁、白術各10克,
【用法用量】每天1劑, 水煎服。 5天為1療程。
【病例驗證】吳某, 男, 6歲, 患兒因春節期間過食瓜果肥膩之品, 逐漸出現厭食、身體消瘦, 經中西醫多方治療, 未見好轉。 刻診:面色萎黃, 脘腹脹滿, 食少納呆, 尿多便溏, 舌淡、苔薄膩。 此乃飲食不節, 食滯中焦, 寒溫不當, 脾困濕阻。 予此方進5劑, 患兒飲食倍增, 精神好轉。 效不更方, 更進5劑, 飲食如常, 面色紅潤。
2、蒼術雞內金
【功能主治】運脾開胃。 主治小兒厭食症。 長期食欲不振, 而無其他疾病;面色少華, 形體偏瘦, 精神尚好, 無腹膨;有餵養不當史。
【偏方組成】蒼術6克, 炒雞內金6克, 莪術6克, 山楂10克, 神曲10克, 黨參10克, 麥芽15克, 茯苓12克, 陳皮8克。
【用法用量】諸藥水煎取汁150毫升, 分3次服,
【病例驗證】費某, 男, 4歲。 形體瘦弱, 面色蒼白少華, 精神尚好, 三餐納食較少已3年, 肝功能、胸片等檢查無異常, 血色素略低, 平素易感冒, 多食即易嘔吐, 大便軟不成形。 舌質淡紅、苔薄白, 脈細弱。 診斷:厭食症, 脾胃氣虛型。 用本方加黃芪, 配合隔日針刺四縫穴, 治療6天, 患兒食欲增強, 食量增加, 精神好, 大便成形, 無嘔吐。 隨訪近1年, 納食佳, 極少感冒, 兒體壯實, 體重增加。
3、黃芪白術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 和胃消食。 主治脾虛厭食。 證見病程較長, 多伴有面黃, 發枯, 肌肉不實或消瘦, 大便不調, 舌偏淡, 苔薄白, 指紋淡或脈沉弱, 身高體重低於正常兒童或伴有多汗, 易感冒等。
【偏方組成】黃芪、白術、茯苓、黃精各3克, 陳皮、青黛各2克, 炙雞內金、炙甘草各1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 水煎, 分2~3次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小兒厭食101例, 痊癒率為82.8%, 有效率為96.6%。
4、皂莢
【功能主治】主治小兒厭食症。
【偏方組成】皂莢100克。
【用法用量】取乾燥皮厚、質硬光滑、深褐色的無蟲蛀之皂莢, 刷盡泥灰, 切斷, 放入鐵鍋內, 先武火, 後文火煆存性, 剝開莢口, 以內無生心為度, 研細為末瓶裝備用。 用時, 每次1克, 以紅糖適量拌勻吞服。 每日2次。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小兒厭食症患者120例, 其中治癒118例, 好轉2例。
5、山藥扁豆
【功能主治】主治小兒厭食症。
【偏方組成】懷山藥、扁豆、茯苓、炒穀芽、炒麥芽各12克, 枳殼、雞內金、炙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將上藥水煎, 分2~3次口服, 每日1劑。 5天為1個療程。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小兒厭食症患者95例, 治癒90例, 好轉5例。
6、藿香半夏
【功能主治】消食和胃, 化濁運脾。 主治小兒食滯厭食。 證見厭食, 腹脹, 呃氣時作, 暖腐吞酸, 手心發熱, 或夜寐躁擾, 大便中夾不消化食物, 舌苔白或黃根膩, 脈滑, 指紋紫等。 證屬食滯胃脘, 脾氣困阻者。
【偏方組成】藿香、半夏、厚樸、山楂、神曲、雞內金、砂仁各6克, 茯苓10克, 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 水煎2遍, 分4~6次服。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24例小兒厭食症, 其中23例治癒, 1例好轉。
7、黨參山藥
【功能主治】溫中健脾, 行氣止痛。 主治厭食症。
【偏方組成】黨參、山藥各6克, 菖蒲、郁金各4克, 杏仁、木香、枳殼、檳榔、雞內金各3克, 莪術、牽牛子、大黃炭各2克, 花椒、肉桂各1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 水煎2次, 分3次服。 1個月為1療程。
【加減】舌邊尖紅者, 去木香, 加炒銀花5克;舌苔厚膩者,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250例, 痊癒198例, 好轉46例, 無效6例, 有效率97.6%。